-
追光|杭州亞運會會徽,為什么是“潮涌”?
“濤卷海門石,云橫天際山”杭州第19屆亞運會即將在錢塘江畔盛大開幕會徽“潮涌”借來一江秋水、萬派濤聲讓世界為之澎湃2018年1月29日杭州亞運會會徽設計方案征集工作啟動歷時約190天中國美院教授袁由敏團隊設計的作…
來源:新華社 時間:09-09 -
雅萬高鐵海外登場亮點多
9月7日,隨著一列銀紅涂裝、配有印度尼西亞國寶級動物“科莫多龍”紋理圖案的雅萬高鐵動車組上線開行,中國高鐵“出海”迎來里程碑時刻。當天,印尼中國高鐵公司總裁德維亞那·斯拉梅特·里亞迪確認,雅萬高鐵即將正…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09-09 -
中國助力東盟打造經濟增長中心
9月6日至7日,第2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第26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和第18屆東亞峰會相繼舉行。在當前復雜形勢下,中方堅定支持今年會議提出的“東盟舉足輕重:打造經濟增長中心”的主題,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合作…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09-09 -
今年黑龍江秋糧豐收在望 特色農業+觀光農業助力農民增收
央視網消息:白露時節,大部分地區秋糧已進入生長后期。根據最新農情調度,目前全國大部地區秋糧長勢良好,豐收有基礎、有希望。我國糧食按季節分夏糧、早稻和秋糧,分別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21%、4%和75%。秋糧可以字…
來源:央視網 時間:09-09 -
“元宇宙”產業行動計劃來了 多地加速布局“元宇宙”及相關產業
央視網消息:記者8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通過構建先進元宇宙技術和產業體系等舉措,推動元宇宙產業發展。到2025年,元宇宙技…
來源:央視網 時間:09-09 -
資源城市轉型的亮麗答卷
黑龍江省雞西市因煤而建、因煤而興,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輸送煤炭超10億噸。近年來,雞西立足資源優勢,提質升級煤炭產業,持續壯大石墨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去年,雞西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09-09 -
臺灣新媒體人云南邊關行:“西南邊陲的發展變化翻天覆地”
中新網昆明9月8日電題:臺灣新媒體人云南邊關行:“西南邊陲的發展變化翻天覆地”作者羅婕“第一次到云南邊境州市時,要乘兩天巴士才能抵達,現在飛機、高鐵已是暢通無阻。”時隔近40年再次踏訪云南,中華衛視董事…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09-09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吉林延邊: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繪就民族團結“同心圓”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靜遠隋佳桐邢明):初秋的延邊,草木蔥蘢,天高云淡。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是我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筑牢防止返貧屏障;盤活村落民俗資源,挖…
來源:央視網 時間:09-09 -
新業態賦能“小地方”旅游 新疆特克斯旅游如何化流量為能量?
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8日電(陶拴科魯海霞)9月,新疆進入一年旅游的最美季。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美麗的喀拉峻大草原上,重巒疊嶂的山峰在陽光映射下絢麗多姿。2023年新疆特克斯在全域旅游發展方面,不斷拓展文旅新業…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09-09 -
算好“節水賬” 奏響富民大合唱
【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光明日報記者尚杰李慧新疆喀什地區澤普縣,位于昆侖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地處葉爾羌河與提孜那甫河沖積扇的中上游,是全疆的農業大縣、林果大縣,當地盛產的駿棗、核桃、蘋果被稱…
來源:光明網 時間:09-09 -
發展銀發經濟要堅持問題導向
發展好銀發經濟,既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質量,也是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老年助餐、失能照護等事項,推動銀發經濟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中國老齡科…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時間:09-09 -
抓住文化消費升級新機遇
文化消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歷史文化積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民精神素養的重要標尺。今年以來,線下消費場景恢復拓展,以電影和文體演出等為代表的文化娛樂活動明顯增加,帶動我國文化消費快速增長,產…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09-09 -
“英超”加“村超”架起一座橋
一個頂級足球職業聯賽,一個草根足球嘉年華,“英超”“村超”達成戰略合作引發社會關注。近日,在2023年服貿會·多彩之夜活動上,“村超”管理中心與英超聯賽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足球文化交流、宣傳…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09-09 -
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一種精神
【專家視點】作者:張志勇(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教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
來源:光明網 時間:09-09 -
堅守三尺講臺 潛心教書育人(教育時評)
金秋九月,1800多萬名人民教師迎來屬于自己的節日——第三十九個教師節。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這1800多萬名教師組成了一支了不起的隊伍,他們兢兢業業,勇毅擔當,“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09 -
激揚中華文明新活力(人民論壇)
近日,《聚焦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系列短視頻播出。漫步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感受運河源頭的歷史變遷和文化承載;打卡鐘鼓樓,俯瞰北京城熙來攘往的人間煙火;走進北京樂石文物修復中心,了解“三星堆金面具”“百年書…
來源:人民網 時間:09-09 -
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廣東多地近日出現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部署,當地氣象、水利、應急、消防等多部門聯動響應,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15地市啟動防汛應急響應,5地市為Ⅱ級…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09-09 -
新華全媒+|福州暴雨集中區受災村的防汛搶險48小時
新華社福州9月8日電(記者鄧倩倩)5日晚9時,暴雨急驟,傾瀉如注。受臺風“海葵”后部云團影響,福州遭受持續性強降雨侵襲。倉山區蓋山鎮躍進村黨委書記王和杰最擔心的事出現了:村莊道路出現大面積積水,危及村民生…
來源:新華網 時間:09-09 -
廣東香港等地多措施全力應對強降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受臺風“海葵”殘留云系的影響,這兩天,廣東、香港等地出現強降雨,各地相關部門積極應對,全力搶險。從9月7日到今天,廣東多地普降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部分市縣出現內澇,深圳羅湖、福…
來源:央視網 時間:09-09 -
28.86萬畝小麥開鐮收割 來西寧沉浸式看秋收好“豐”景
風吹麥浪穗飄香,遍地金黃收割忙。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28.86萬畝小麥開鐮收割,農戶們搶抓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加緊搶收,確保糧食豐收、顆粒歸倉。這兩天,在湟中區攔隆口鎮,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連片的小麥梯田里…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09-09 -
穿越時光的“慢火車”,大山深處最美的風景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高鐵時代,公益性“慢火車”初心不改,仍然穿行在村田和山水間,默默地幫扶著沿線山區的老百姓。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鄉村振興辦、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
來源:中國鐵路 時間:09-09 -
“一噴多促”提產量 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做好秋糧管護
央視網消息:眼下,山西省玉米、大豆秋糧作物正處于提升產量的關鍵期。為做好秋糧管護工作,山西省啟動了玉米、大豆“一噴多促”作業,總作業面積預計超過1000萬畝。“一噴多促”是玉米、大豆等秋糧作物中后期田管關…
來源:央視網 時間:09-09 -
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萬畝高粱迎豐收
央視網消息:秋風送爽,高粱穗紅。在江西九江彭澤縣種植的1.2萬畝高粱迎來豐收。在彭澤縣棉船鎮升洲村,紅纓子高粱層層疊疊,隨風搖曳。兩臺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作業,將一株株高粱連稈帶穗卷入其中,收割、摘穗、脫…
來源:央視網 時間:09-09 -
關注!“小個專”黨建工作指引出臺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黨中央高度重視非公黨建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
來源:市說新語 時間:09-09 -
新聞1+1丨“認房不認貸”落地,效果如何?
從“認房又認貸”到“認房不認貸”,一字之別的背后,是13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也是政策層面適時調整優化的結果。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0天時間里,至少有24個城市全面執行了“認房不認貸”的政策。…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09-09 -
錨定擴內需穩增長 宏觀政策協同發力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中國證券報》8日刊發文章《錨定擴內需穩增長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文章稱,多項稅費優惠政策延續、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提速、支持民企發展和活躍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出爐、房地產金融政策調整…
來源:新華社 時間:09-09 -
國家發展改革委集中公開推介4894個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的重點項目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嚴賦憬、陳煒偉)為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8日通過統一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集中發布了489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27萬億元,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國家發展改革…
來源:新華社 時間:09-09 -
做臨床醫生的“眼睛”!這位醫生在醫學影像中搜尋“希望之光”
中宣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聯合發布2023年“最美醫生”先進事跡。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最美醫生是海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兼放射科主任陳峰,她把自己的工作比作臨床醫生的“眼睛”,多年來在光影世界里尋找病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09-09 -
非遺“西秦刺繡”造就錦繡產業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虎頭枕、虎頭帽、婚俗枕頂、百花帳、掛飾……陜西千陽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刺繡”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承地。9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千陽縣的西秦刺繡產業園,領略西秦刺繡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更了…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時間:09-09 -
稻花“湘”里說豐年 “小田”如何變“大田”?看記者觀察
湖南是全國水稻重要產區,進入9月,湖南2222萬畝中稻開鐮收割,農戶正在進行秋收,從空中俯瞰,滿眼金燦燦,豐收畫卷在綠水青山中展開。然而這樣山美水美的風景,對于過去不少地區的農戶來說,卻并不見得賞心悅目。湖…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