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4年的家電行業,可謂是風云四起。在互聯網浪潮的洗禮下,家電行業的銷售渠道不僅受到影響,其產業和產品也面臨著轉型升級。加之今年房地產行業的起伏不定,與之關系密切的家電行業同樣受到沖擊,空調在這一年變得尤為煎熬。激光電視、OLED、量子點……各種技術創新撲面而來。以下,將為大家盤點一下2014年家電圈那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大事件。
家電企業
智能化轉型戰略集中出爐
2014年,如果你的產品不帶智能元素都不好意思面世,有了智能,那些簡單平凡的產品看起來都有種高科技的感覺。于是,智能成了2014年家電行業最時髦的詞,連平庸的企業玩智能都找到了土豪感。
不過,簡單的玩一款智能單品太小打小鬧,像海爾、美的這種擁有多元產品群的大企業開始勾勒智慧生活、智慧家居的偉圖,長虹這樣的老國企也因為發布了CHIQ智能家電系列瞬間脫胎換骨。
在家電企業智能戰略的背后,反映了這個時代消費者生活購物習慣深刻的變革、家電行業與互聯網、IT等多個領域的跨界合作與交融,以及企業開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來做產品研發創新的轉變。
家電行業智能化浪潮才剛剛上路。無論是政治環境、輿論環境、產品本身環境、用戶環境等,對于智慧家居戰略落地而言還未成熟。正如一位研究智能家居的專業人士所言,智能夢很美,最怕的就是企業講了個曇花一現的故事。
全球家電企業掀并購潮
伊萊克斯吞并GE、惠而浦收購意黛喜、惠而浦收購合肥三洋、博世收購西門子、TCL收購三洋墨西哥彩電工廠……2014年,全球家電市場頻繁上演并購大戲。
隨著并購潮猛烈的刮起,全球家電市場的資源與蛋糕開始重新被解構瓜分。通過并購,家電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先進技術、推動國內經濟轉型,都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或許下一個并購事件中,我們意料中的某個“大象”、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某個“小蛇”,或將上演大象互吞的大戲、大象吞小蛇的戲碼,或者上演小蛇吞大象的壯舉。
各路“英豪”扎堆空氣凈化器
2014年的傳統家電市場顯得格外沉悶,然而空凈領域卻反其道而行之,成為為數不多的“活躍產業”。巨大的吸引力讓各路英豪爭先恐后紛紛投身空氣凈化器行業,這其中不乏傳統家電企業,更有跟家電毫不相干的互聯網企業,大有人人皆做空凈之勢。
奇虎360、漢王、獵豹、小米這一串很難與家電行業聯系到一起的名字,卻實實在在的推出了自己的空氣凈化器品牌。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00家企業投產空氣凈化器產品,同時各種概念炒作、虛假宣傳、虛假檢測、貼牌銷售等市場亂象紛呈。
目前空氣凈化市場還遠未飽和,發展空間還很大,但及時制止野蠻生長已是刻不容緩。消息稱,我國空氣凈化器新國標有望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并發布,屆時,“誰都想來插一腳”的行業現狀將會得到有效遏制,空氣凈化器行業發展將趨于良性化。
“黑白配”進入深水區
以冰箱、冷柜為主導產品的容聲品牌,11月宣布進軍洗衣機領域;黑電企業創維在投建基地賣白電的基礎上,今年宣布成立空調公司進軍空調領域;TCL合肥白電基地今年正式投產,李東生對集團白電業務寄予厚望;康佳集團總裁劉鳳喜在本月的白電事業部峰會上表示,白電產業將是集團支柱產業之一……
創維總裁楊東文認為,賣電視已遇天花板,“黑白配”是家電企業趨勢。
黑電企業2014年頻繁遭遇銷售下滑、利潤攤薄的重創,在黑電業務上一頭走到黑讓彩電企業不堪重負,雖然整個家電行業均面臨市場需求萎縮的現實,但白電市場依然存在大有可為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多的企業大軍涌入到白電市場參與競爭。
伴隨著“黑白配”在2014年步入深水區,未來幾年家電行業品牌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家電行業中結構調整、品牌集約化將成為大趨勢。
海爾裁員:轉型過程中的陣痛
家電航母級企業海爾“掌門人”張瑞敏在今年年中曾表示,海爾今年預計再裁掉1萬人。此言一出,立即在業內引發不小的震動。
如今,許多傳統家電企業在謀求轉型,海爾也不例外。在達到巔峰之后,無論黑電還是白電領域的同行逐漸趕上,像美的、格力這樣的后崛起力量與海爾的差距逐漸在縮小,張瑞敏和他的“海爾帝國”正面臨著空前挑戰。
據了解,本次海爾裁員主要面向的是中間層,還有部分人員是因為一些業務變成智能化了就不需要了。張瑞敏對企業中間層曾評價是“一群烤熟的鵝”。顯然,在張瑞敏眼里,這些中間層員工已經成為企業的累贅,拋掉這些“包袱”或許能讓海爾這艘“航母”更快轉身。
張瑞敏當年用一把錘子將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海爾“砸”成為了國內家電巨頭、世界家電名牌,無疑是創造了神話。現如今,期待轉型的海爾從裁員一事就可以看出“壯士斷腕”的決心,被稱為CEO哲學家的張瑞敏能否延續其商業神話,我們拭目以待。
京東、阿里上演IPO“雙雄會”
作為家電銷售最重要的兩個電商渠道—京東、阿里巴巴成為了2014年最“火”的“商業符號”,兩家企業在今年相繼赴美上市的壯舉成為了不僅僅是電商行業,甚至國家層面的大事件,頗受各界關注。
5月22日,擁有超過4700萬用戶的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上市,京東的IPO規模也成為了截至當時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最大的。京東創造了記錄,但記錄就是用來打破的。就在京東上市幾個月之后,同行巨頭阿里巴巴于9月20日在美國掛牌上市,使得其總市值達到2314億美元,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上市公司。
阿里和京東納斯達克上市創造了中國電商的神話,這不僅僅是電商成熟的標志,其對中國經濟秩序的積極推動作用更是影響深遠。兩家電商的上市也意味著中國電商的寡頭競爭時代的來臨,未來電商平臺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弱肉強食或將成為最終結局。
4K電視的“李逵”、“李鬼”之爭
對于2014年的彩電市場來說,樂視的超級電視無疑是最火的,就在樂視4K電視大賣特賣之時,有人撰文指包括樂視、小米在內的“廉價”4K電視是假4K,其畫質遠遠達不到真正4K的效果。此文一出,圍繞真假4K電視的各種爭論便開始了。
而小米和樂視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兩個新興的互聯網品牌立刻拿出了證據作出“回擊”,聲稱自家品牌的4K電視均絕不是傳言所稱的假貨,并一一列出評測數據、對比圖、照片等輔以佐證。
最終,小米樂用事實證明得以沉冤昭雪,圍繞真假4K之間的爭論也告一段落,不過所帶來的影響卻頗為深遠。首先,圍繞該事件的各種各樣報道,無不使用大量的數據和圖片以作甄別,無形之中帶動了一次4K電視知識的普及潮。其次,該事件讓使用真材實料的企業更有底氣,也令“李鬼”們化影遁形,再不敢以次充好、招搖撞騙。正所謂真的永遠是真的,假的終歸真不了。
廣電總局發史上最嚴“盒子令”
6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針對互聯網電視牌照商,下發了關于立即關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違規視頻軟件下載通道的函,從而對盒子企業和視頻企業發出“警告”??胺Q史上最嚴的電視機頂盒監管令。
根據“關閉函”內容來看,未來的電視盒只能點播由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牌照方授權的影視內容,針對“抓源”等技術手段實現的影視點播功能或將就此消失,此舉迎來電視盒市場一次規范化的互聯網內容整改,智能電視盒市場迎來一次重新洗牌。
電視盒子的未來必然不能死守視頻這一畝三分地,況且視頻內容已攥在牌照方的手中,轉換思維尋找新的突破點或許才是電視盒子的未來的首要任務。
七天無理由退換貨:電商們的緊箍咒
為進一步保護消費者網購權益,我國政府于3月15日出臺了全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網購可“七天無理由退換貨”,這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然而,雖然新的法規已于今年3月15日開始施行,但“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卻遭遇到了重重阻力。商家對該規定頻頻設檻,將退貨標準定得很苛刻,其方式也是五花八門。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等單位開展的一次網絡購物問卷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表示“七日無理由退貨”遇到過障礙。
俗話說的好:經是好經,就怕歪嘴和尚念。讓“七日無理由退貨”真正落到實處,不僅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執行力度,加大“歪嘴和尚”們的違規成本,同時還需要新消法出臺更細致的執行細則,或者提前對交易雙方的責權利盡可能約定清晰,徹底為電商加上“緊箍咒”,讓消費者網上購物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