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3月30日報道,目前,美國陸軍正考慮恢復單兵刺殺訓練。刺殺,這一傳統作戰技能有望被重新列為陸軍“必訓課目”。
美軍認為,用刺刀進行“白刃戰”不僅要求士兵有熟練的技巧,更要有堅強的意志,刺殺訓練除了用于實戰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培養士兵的戰斗精神。
長期以來,美國陸軍對待刺殺訓練的態度主要取決于其戰場實用性。作為一支追求“技術制勝”和“非接觸”作戰的軍隊,隨著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的提升,在戰場上進行“白刃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陸軍戰史顯示,自朝鮮戰爭時期陸軍組織過一次排規模的“刺刀沖鋒”后,再未用刺刀進行過任何形式的“白刃戰”。此后的歷次局部戰爭中,陸軍士兵雖然每次都帶刺刀上陣,但僅僅把它當作開罐頭的工具而已。
因為在現代戰爭中“不實用”,2010年,美國陸軍部最終取消了刺殺這一傳統訓練課目。對此,時任美國陸軍訓練和教育司令部司令馬克·赫特林中將解釋說,美軍的訓練必須與現代戰場條件相適應,訓練新兵在戰場使用刺刀既是一種誤導,更是浪費時間。決定一出臺立即引發巨大爭議,人們主要擔心這可能影響陸軍的戰斗精神培養。
美國陸軍認為,士兵的戰斗精神除了認同陸軍價值觀外,更直接地表現為一種勇士精神,具體包括敢于向敵人發起挑戰的激情,不懼任何危險、困難和恐怖的勇氣。歷史上,美國陸軍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精神鼓勵、物質刺激和實踐培育在內的做法和標準。
美軍堅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認為物質和精神獎勵是激發戰斗精神最直接的方式。對于戰場表現突出者,美軍會給予豐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褒獎。比如,美國陸軍最后一位“刺刀英雄”——劉易斯·米萊特上尉,因在朝鮮戰爭期間成功地組織過一次“刺刀突襲”,而被授予榮譽勛章,并擔任其所在團榮譽上校15年,成為傳承戰斗精神的樣板。
應該說,戰斗精神單靠“賞”是成長不起來的,根本還在于實踐培養。體能、搏擊和刺殺被美國陸軍視為培養戰斗精神的三大課目。
美國陸軍奉行“以體育精神衍生戰斗精神”的理念,堅持認為,競技體育不但能夠增強士兵的體力、耐力,還可以培養軍人的團隊協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和堅決勇敢的性格。
與體能訓練相比,搏擊更被視為與戰斗精神聯系最為緊密的訓練課目。美軍舊版的《戰斗訓練手冊》把近身格斗與刺殺列為步兵訓練的兩大內容。
除了體能和肉搏訓練外,大部分陸軍士兵更加熱衷于刺殺訓練。一位曾受過訓練的老兵認為,刺刀是提高軍人士氣的最佳方式,一旦聽到“上刺刀”的口令,軍人立馬會產生“非戰即亡”的激情,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今的美國陸軍中很少聽到此類命令了。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軍事歷史學教授理查德·卡恩指出,自20世紀以來,準確地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刺殺除了訓練士兵做好近戰的準備外,主要是為了培養陸軍的勇士精神,這種情況在“文明社會”更有現實意義。
現代社會的主流意識是講文明、重和平,受此氛圍熏陶的年輕人一旦步入軍營,很容易產生厭戰情緒。這將嚴重制約士兵戰斗精神的培養和發揮。研究表明,體能和技能訓練無法解決問題,只有借助近距離的刺殺訓練,才會使其真正體會到戰場上的殘酷,才會激發其“野蠻”的本性。
其實,對于是否恢復刺殺訓練,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為陸軍提供了現成答案。作為同樣負有地面作戰任務的軍種,海軍陸戰隊一直堅持刺殺訓練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