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圣約翰5月29日電 專訪|中國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信可靠的伙伴——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
新華社記者王植櫻 田睿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希姆·施泰納28日在第四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國際會議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
第四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國際會議由聯合國主辦,27日至30日在安提瓜和巴布達首都圣約翰舉行,主題為“繪制實現韌性繁榮的路線”,與會代表重點討論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未來發展的挑戰和機遇。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共有39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施泰納說,小島嶼國家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旅游目的地,但當置身島嶼,就會直觀意識到島國人民生活面臨的巨大挑戰。“氣候變化不僅威脅他們的生存,還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巨大破壞。”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統計數據顯示,從1970年到2020年,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因極端天氣損失了1530億美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在小島嶼國家的自然災害災后重建中進行了許多合作,中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施泰納說。
2018年以來,中國為小島國立項實施近200個合作項目,涵蓋貿易投資、基礎設施、醫療衛生等領域。施泰納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的框架下,中國與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轉型和數字技術等領域都深化了南南合作。“全球發展倡議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確立為關鍵任務之一。中國用實際行動積極作為,為許多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投資和技術幫助,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非常可靠的合作伙伴。”施泰納說。
談及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施泰納認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以系統方式來解決現存問題,將基礎設施建設與能源轉型及發展數字技術結合起來,發展高質量服務經濟”。他希望,中國作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合作伙伴,“能夠幫助解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需求,同時推動其向綠色經濟和藍色經濟轉型”。
施泰納強調,在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技術領域,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巨大,而中國企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我認為在這一領域中國企業能成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可靠伙伴”。
第四屆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國際會議將通過成果文件助力小島嶼發展中國家追求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未來。“對于亞非拉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南南合作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施泰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