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務接待當做反餐飲浪費重點區
■ 社論
杜絕公務接待中的浪費現象,僅靠倡導顯然還不夠,必須要靠嚴格的報銷審核制度以及強力的監督來扎緊制度籬笆。
反浪費是近來的熱門話題。“新華視點”記者近日暗訪發現,各地把制止餐飲浪費作為糾治“四風”的重要內容,但個別單位、國企人員繼續用公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嚴重,大魚大肉有的幾乎一筷未動,整盤倒掉不打包,不少單位把公款吃喝安排在高級食堂、私密會所、農家樂等場所。
公務接待中的浪費具有相當的頑固性,并非自今日始,但在此番反對餐飲浪費的風尚之下,這類現象顯然需要更嚴格的審視。
近年來,中央提倡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之風,并出臺嚴格的制度對其加以規范約束。比如,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曾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條例規定,不光是公務接待,舉凡黨政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均有相應條文,對監督檢查、責任追究也有明確要求。在嚴格的制度約束之下,公款吃喝、公務接待確實得到較大遏制。
應當看到,由于公務事項的存在,公務接待不可避免。但隨著時間推進,在一些地方,反公務接待浪費出現一定松動,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時有曝光,對此,有關各方理應引起高度重視,反餐飲浪費不能落下公務接待這個重點。
特別是,自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以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更是成為普遍的社會共識。反浪費首先應該從職能部門開始,現在民眾已經行動起來了,政府機關單位顯然更不能無動于衷。當此之時,如果公職人員依然胡吃海喝,也將會損害自身形象,影響反對餐飲浪費行動的持續推進。
公務接待浪費嚴重,一方面,與一些地方依然奉行吃吃喝喝那一套有關,特別是在一些基層單位,靠吃喝聯絡感情,仍被視為協商公事、縮短距離的不二法門。而為了表示熱情與大方,接待單位往往會無節制地點菜,但實際上根本就吃不了,最終,只能白白浪費掉。
另一方面,這也與財務管理寬松、預算約束不力有很大關系。要知道,杜絕公務接待中的浪費現象,僅靠倡導顯然還不夠,必須要靠嚴格的報銷審核制度,以及強力的監督來扎緊制度籬笆。
就此來看,改變公務接待浪費現象,既要形成風清氣正的“接待文化”,也要自源頭強化治理,比如從全口徑財政預算管理入手,堅決管住“三公”消費,強力壓縮不必要的公務支出,簡化和規范各類公務接待活動,以徹底遏制浪費以及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亂象。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提高公務接待的文明,比如提倡接待從簡,能安排自助餐的則安排自助餐;比如嚴禁提供高檔菜肴以及名貴酒水飲料等。革除陳規積習,不僅避免了公務接待浪費,也有利于廓清黨政政風。
8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就印發工作意見,要求把制止餐飲浪費作為糾治“四風”的重要方面,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監督節約糧食、堅決制止餐飲浪費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立足職能職責精準監督、創新監督,狠剎奢侈浪費歪風。基于此,各地各部門不妨暢通監督渠道,強化事后懲戒,以嚴厲問責倒逼公務接待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先要管住公職人員的“嘴”。而反浪費,本就應該從嚴格約束公款吃喝、公務接待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