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4年多來,長三角地區不斷增強政策協同、深化分工合作、凝聚強大合力,著力當好經濟壓艙石、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現代化建設中勇挑重擔、走在前列。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取得了哪些積極成效,下一步將如何發力?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
問: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發展成果大量涌現,總體上取得哪些成效?
答: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滬蘇浙皖四省(市)和有關部門,圍繞長三角地區“一極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聚焦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以及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創新共建實現新突破。科創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堵點卡點逐步破除,“科創+產業”的道路越走越寬廣。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穩步推進。四省市推動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加強協同合作,長三角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協調共進形成新格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探索、長三角全域集成推進的一體化局面初步形成。滬蘇浙8市(區)結對合作幫扶皖北8市加力推進,皖北承接產業集聚區建設進展順利。軌道上的長三角、水上長三角建設加快推進,長三角高鐵營業里程約6700公里。
綠色共保展現新圖景。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制度體系初步形成,2022年59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92.1%、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太湖、新安江—千島湖流域等跨界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建立。
開放共贏邁出新步伐。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五自由一便利”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型開放體系總體形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加快建設,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一核”輻射帶動北南向“兩帶”、“兩帶”支撐服務“一核”的協同開放格局加快構建。
民生共享得到新提升。公共服務領域、項目、保障范圍等跨省協同有序推進,一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長三角全域實現醫保“一卡通”,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41城市全覆蓋,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服務事項進一步增加,長三角人民群眾異地享有公共服務更加便捷。
問: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狠抓《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落實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重點開展了五方面工作:
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一批規劃政策。出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8個重點領域專項規劃,制定一體化示范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2個重點區域總體方案,針對虹橋國際開放樞紐、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寧杭生態經濟帶等跨界區域制定出臺一系列建設方案,基本搭建起戰略實施的“四梁八柱”。
聚焦重點難點,努力辦成一批大事要事。推動建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合作機制,推進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實體化運作,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積極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推動健全太湖治理協調機制,指導建立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機制,支持皖北等相對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
突出示范帶動,復制推廣一批制度創新經驗。復制推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38項制度創新經驗,總結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浦東新區開發開放、浙江省嘉善縣盤活存量土地的經驗做法,不少經驗已經在長三角乃至全國重點區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瞄準短板弱項,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重大項目庫并實施“掛圖作戰”,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債券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強化重點項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快建成一批標志性工程。
圍繞形成合力,加大統籌協調工作力度。印發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制定年度重點工作安排,建立健全重點政策文件落實工作機制,強化重點工作任務協調推動和督促檢查。
問: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動力源地區之一。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哪些初步考慮?
答: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提升長三角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計劃,促進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協同聯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轉移,加強城市間優勢互補和上下游協同,全面提升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加快建設滬蘇湖鐵路、通蘇嘉甬鐵路,高效推進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統籌跨區域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域水利發展布局,建設長三角智慧物流體系。
加快建設幸福宜居長三角。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實施新一輪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濕地等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高數字化、精細化、協同化治理水平,提高長三角居民異地工作生活保障能力。
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更好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深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促進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能級。
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深化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建設。推進浙江嘉善縣域高質量發展示范點建設,打造全國縣域高質量發展典范。加快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深化滬蘇浙城市與皖北城市結對合作。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6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