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 新華社圖
最近,竹云科技副總經理王翔和團隊在雄安又簽訂了一個重大項目。
竹云科技是首批落戶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企業之一。“從創業到生活,雄安都是一座‘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城市。”王翔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說。
雄安新區啟動區中國星網總部大樓建設現場 新華社圖
2024年4月1日,雄安新區迎來宣布設立七周年。7歲的雄安,生機勃勃。越來越多科創企業在這里齊聚。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人才引領……雄安新區發展動力十足。
未來之城,拔節生長。383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12億元,開發面積覆蓋184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達4370萬平方米,4017棟樓宇拔地而起。
人們期冀著雄安的明天,也看到更具象的未來:雄安新區上下以千年大計的定力和只爭朝夕的干勁,扎實推動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加快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 新華社圖
◎曾慶怡 記者 劉立
地下地上云上
“三座城”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內的學校 新華社圖
伴著午后暖陽和微涼的春風,走進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記者感受到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曾經的農田、村落,如今已是宜居之城。記者在雄安的街上很少看到井蓋,抬頭也幾乎看不到電線。這里沒有高樓林立的壓迫感,建筑群現代化和科技感十足,咖啡館、便利店、圖書館越來越多,人們工作、生活越來越便利。
吃穿住行,雄安新區散發著現代化城市的魅力。
8K超高清視頻、AI咖大師機器人、裸眼3D電視……位于雄安商務服務中心的中國移動咪咕咖啡“5G+科技創新”體驗店,創新科技應用之多,讓人目不暇接。
“開設體驗店是想為雄安新區增加煙火氣。這里既有創新的科技應用,也有讓人感到溫馨舒適的生活氣息。”中國移動咪咕咖啡“5G+科技創新”體驗店店長王瀅說。
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雄安新區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
在這里,地下、地上、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長,全新的“空天信息+”產業業態正在打造。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這里落地生根,讓人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搭上容東片區的智能網聯巴士,這輛巴士具有自動駕駛功能,車輛決策響應速度在100毫秒以內,依靠厘米級的高精度地圖定位,能夠實現復雜天氣及復雜城市路況下的安全行駛……
有“聰明”的車,還要有“智慧”的路。這里誕生了全國首個規模化區域級數字道路。
通過攝像頭、雷達等智能設備和5G、光網絡等技術,數以萬計的桿柱實現交通全量數據的采集、匯聚和實時傳輸,并同步建立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智慧運營系統,實現了智能感知、智能管控和智能決策。
如果說,容東片區已散發出現代化城市的氣息,那么,在雄安新區率先建設的重點區域啟動區及第五組團、昝崗片區,還可以看到大批重點疏解項目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在機械的轟鳴聲中,1400余名工人正在雄安國貿中心項目工地進行樁基、航站樓地下鋼結構、地下通廊鋼結構的施工建設。
戴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臉龐黝黑的高航是項目一工區的甲方代表。
“從2022年8月開工以來,我親眼看著這里從一片空地到塔吊林立,從圖紙上的規劃變成現實中的場景,很有成就感。”高航說。
雄安國貿中心項目屬于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片區,位于雄安啟動區的核心。片區內還包含雄忻高鐵雄安的城際站、京雄快線航站樓站等項目。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片區建成后,乘坐京雄快線,半小時就能到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1小時到達北京麗澤商務區。
指著旁邊初見雛形的一座座高樓,高航說:“看!這是中國華能總部,現在已經在安裝幕墻和內部精裝;那是中國中化總部,提前1個月完成了主體結構封頂。這里以后就是新區的‘CBD’了。”
設立7周年的雄安新區,承接疏解加力提速,大規模開發建設勢頭良好,城市框架全面拉開。
首批疏解央企總部大樓已現雛形,“三校一院”開學、開診,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醫院項目順利開工。中國鐵建產業集群、中國電建40余家上下游企業集體落戶雄安新區。2023年,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200多家,示范作用和集聚效應凸顯。
在國貿中心項目南側不遠處,是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一年前,記者來現場采訪時,項目一期主體結構剛剛完成。一年后,項目一期的建筑外立面已完成,裝修即將收尾,園區也在進行整體綠化。
“我們正為5月的入駐作準備,首批入駐員工大概600人。預計在今年10月左右完成10號樓的裝修,今年底將有1300到1500人入駐。”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基建辦公室項目主管張占勛說,這個產業園正式投用后,將成為雄安智慧城市運營中心,集聚空天信息、互聯網等產業。
空氣中充滿創新的味道
雄安新區雄安高宇農業園 曾慶怡 攝
如果說城市基礎設施的日新月異是表象,那一年來,雄安內在的變化又有哪些?
“讓空氣中充滿創新的味道”是雄安的一句流行語。雄安新區之新,貴在創新,成在創新。
按照雄安科技產業發展規劃的節奏,雄安新區2022年5月成立了科技創新發展領導小組,并組建了科學園管理委員會。作為雄安新區科技創新發展領導小組決策部署的牽頭落實部門,科學園管委會主要負責協調落實支持科創產業發展政策,協調配置創新資源,推動重大項目落地。
雄安科技產業園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揚飚介紹,為加快科技產業布局,雄安新區成立了雄安國創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和雄安科技產業園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加速集聚頂尖人才、領軍企業、創新團隊、科技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力爭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我們打造了雄安新區國家級的科技成果交易展示和轉化中心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現在已聚集一大批國家級科研平臺和科研企業,還有幾十家企業在排隊。”馬揚飚說。
在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一座座標準廠房已建成,可滿足企業研發、中試、成果轉化需求。“我們是一個軟著陸中心,承載一段,再繼續擴散到整個新區。”馬揚飚這樣定義科創中心的作用。
一大批創新要素在這片熱土聚集,打造產業生態龍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雄安新區正在成為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
在這里,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衛星互聯網與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呼之欲出。這里將吸引最新科技成果到雄安孵化、轉化、產業化、場景化,圍繞疏解單位構建產業鏈、創新鏈,發展新質生產力。
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的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項目正在建設中。
“這個項目是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的以‘智慧零碳’為特色的新興產業創新中心。雄安創新中心將打造新區首個全電智慧零碳園區。未來,這里將發揮產業聚集效應,支撐雄安‘雙碳’產業發展。”國網電易數字科技(雄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忠局告訴記者。
除了科技型企業,雄安本地傳統產業也在依靠獨特的區位優勢,積極轉型升級。
日前,首票雄安綜合保稅區進口海運貨物——3個裝載“高密度聚乙烯”的40英尺集裝箱快速接卸,通過“天津港雄安綠色通道”發往雄安綜合保稅區。
“雄安綜合保稅區的設立為當地企業帶來了貿易便利化,同時還促進本地產業的轉型升級。”雄安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規劃建設處副處長李國軍說。
雄縣立亞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雄安綜合保稅區的簽約企業。在公司廠區庫房內,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通過天津港發往海外的貨品進行清點核驗。公司董事長申禧峰告訴記者,公司曾進口一批聚乙烯抵達天津港,貨物集裝箱從船上直接吊裝至卡車,隨后被運往雄安新區。
“貨物在雄安海關申報進口、從天津口岸采用‘船邊直提’模式通關,縮短了整體通關時間。這是我們企業享受到的雄安海關惠企政策的其中一項。”申禧峰自豪地說,雄安新區成立前,立亞只生產銷售普通的包裝材料。新區成立后,公司瞄準新區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向環保低碳新材料轉型升級,開發了生物降解包裝產品。現在成熟的新材料產品已投放市場,產品銷往全球,年產值已超過8億元。
據了解,目前雄安新區的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已形成優勢疊加,國家級高新區正在加快申設。科創中心、中試基地、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10余個創新平臺正在建設運營,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正式成立,創新味道愈發濃厚。
與雄安
是一場雙向奔赴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網紅書店言幾又 曾慶怡 攝
接受記者采訪時,北京品優生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杰剛參加完2024年首場千企雄安行簽約儀式。
“只花了一天時間,就確定把公司遷到這里。”周杰說,2023年11月9日下午,公司高層來雄安新區考察,當天就確認入駐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11月11日上午,公司和園區簽訂了入駐意向書。
作為一家醫藥企業數字化與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談到雄安的魅力所在,周杰說:“來雄安后,公司的辦公面積比原來擴充了三倍,但是成本沒有增加。員工的生活成本也比原來大幅下降。雄安新區還在員工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支持政策和便利條件。大家都充滿信心。”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越來越多企業被雄安新區的生態所吸引。
“2023年以來,公司很多市場化項目開始投放。”雄安集團城發公司華望城產業發展部部長李志敏感慨道,“你看,我們的房子也能賣了,辦公樓也開始招租了,很多企業也開始逐步對接。新區對外開放步伐越來越快了,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了。”
李志敏告訴記者,目前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聚集了70家高科技企業。除了承擔著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區更被賦予培育創新發展新引擎的使命。
“我的上下樓,就是我的上下游。”在雄安的創業者們感受到了合作的便利。以千企雄安行活動為例,活動吸引了2700余家企業來到雄安。來的企業多了,集聚效應自然明顯了。
如何讓企業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記者在這里找到了答案。咖啡圖書吧、共享路演廳、共享會議室……雄安新區的中關村科技園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功能豐富的共享空間,還設立了可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集成服務中心和企業服務中心。在園區的集成服務中心,桌子上擺放著法務咨詢、政務服務等桌牌,企業創新需求在這里可以實現一站式解決。
在李志敏看來,雄安新區最大的魅力是未來發展空間無限。很多企業來到雄安新區的時候,看中了新區未來的發展空間。此外,雄安新區從去年開始陸續制定了很多產業招商政策。這些走到國內前列的政策對企業的吸引能力非常強。依托中國雄安集團的產業平臺,有很多落地的業務實際應用場景,能幫助企業開展更多業務合作。
據了解,雄安新區已建立完善承接疏解工作機制和協調服務機制,開辟疏解服務綠色通道,提供注冊、供地、審批、建設“一站式”綜合服務,讓疏解企業和科創企業來得了、留得下、發展好。
留得住企業,更要留得住人。如何讓新區成為人才放下行囊、成就夢想的干事創業熱土?
謝忠局2018年來到雄安,見證了雄安新區從藍圖到實景的發展奇跡,對這片熱土感情深厚。
“去年我家孩子從北京轉學到雄安史家胡同小學上學。”謝忠局對記者說,“從雄安史家胡同小學到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孩子從小學到中學都可以就讀名校,附近還有著名的雄安宣武醫院,這些配套設施距離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不到10分鐘的車程。雄安新區為建設者們解決了后顧之憂,非常貼心。”
近兩年來,雄安新區全面落實落細一攬子支持政策,持續完善住房、教育、醫療、薪酬等配套政策體系,深入推進京雄同城化。新區醫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公積金繳存標準實現與北京同步,疏解人員子女回京就讀、參加中高考無障礙。
2022年8月,雄安新區推出“雄才卡”,即雄安新區人才引進一卡通。持卡人可享受交通出行、子女教育、醫療健康、住房等福利。目前,“雄才卡”發放已超1萬張。
2023年11月,圍繞頂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引進及重大平臺落地,雄安新區又推出被稱為“雄才十六條”的政策措施。例如,新區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等重點發展產業,積極引進頂尖科學家到雄安工作,給予2000萬至5000萬元科研經費和300萬元生活補貼,獎勵一套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住房。
“我們與雄安是一場雙向奔赴。”望著樓下春明公園美麗的夜景,王翔和她的伙伴們已經愛上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