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當地時間10日啟程,開始他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的第八次中東之行。
布林肯此行的背景,是以色列持續推進加沙戰爭造成巨大平民傷亡。而他此行的主要目的與之前幾次也差不多,依然是推動停火談判。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不過,考慮到布林肯前七次“斡旋”無一成功,且美國在巴以沖突中采取的政策已引發國際社會普遍不滿,有分析人士認為,他再訪中東仍將無功而返。
別人譴責美國“歡迎”
本輪巴以沖突爆發至今,以色列與哈馬斯進行了多輪談判。然而,在去年11月雙方短暫停火以換取部分被扣押人員獲釋后,談判再無新進展。
今年5月7日起,哈馬斯、以色列和相關斡旋方在埃及首都開羅開啟新一輪停火談判。
5月的最后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公布了一項旨在實現加沙地帶永久停火并確保被扣押人員獲釋的新提議,并稱該提議是美國與以色列、卡塔爾、埃及和其他中東國家多輪外交對話的產物。
美聯社報道截圖
但對于這份美國積極推銷的新停火方案,哈馬斯和以色列似乎都不買賬。
哈馬斯方面反復強調,除非以色列明確承諾永久停火并從加沙地帶全面撤軍,否則哈馬斯絕不會接受任何協議。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則稱,拜登公布的加沙停火協議草案內容是“片面”的,在徹底消滅哈馬斯之前,以軍不會結束在加沙地帶的行動。
而以內閣中的極右翼勢力已經威脅稱,如果內塔尼亞胡接受拜登的提議,他們將推翻他的政府。
美聯社報道截圖
鑒于此,外界普遍不看好布林肯此次中東之行的效果。
事實上,布林肯此前的七次中東之行均未能達到停火止戰的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國從未改變偏袒以色列的立場。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日前就罔顧事實真相,直接把加沙停火難以實現的癥結歸咎于哈馬斯。
《耶路撒冷郵報》:米勒稱,全世界和巴勒斯坦人民都應該知道,現在唯一阻礙立即停火的就是哈馬斯。
與此同時,以色列持續在加沙地帶推進軍事行動,無疑加劇了當前形勢的緊張程度。
當地時間8日,以軍對加沙中部努賽賴特難民營展開大規模襲擊,聲稱營救出4名被扣押人員。但以軍的行動造成了巨大的平民傷亡。
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布的消息,這次襲擊造成27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數百人受傷。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報道截圖
埃及、約旦、黎巴嫩等國紛紛強烈譴責以色列此舉違反了國際法。
然而,即將啟程前往中東斡旋停火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卻對以色列采取的“營救人質”行動表示“歡迎”,同時譴責哈馬斯,只字不提以軍行動導致的大量平民傷亡。
不僅如此,據知情人士向《華盛頓郵報》披露,一個駐扎在以色列的美國情報部門團隊為以軍此次行動提供了情報支援。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拱火與滅火之間存在明顯“不協調”
可笑的是,一個月前的5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曾警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如果大規模進攻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美將停止部分對以軍援。
然而,此后以軍多次空襲拉法難民營,導致大量死傷。
在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赫利爾看來,美國政府在拉法問題上的所謂“紅線”被多次逾越,以至于這條“紅線”已毫無意義。
“直到如今白宮都沒有公開承認以色列越過了‘紅線’。白宮一直不愿承認以色列越界,是因為這樣做意味著它必須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資料圖:赫利爾
其實,美國所做的遠不只是立場上的一味偏袒和幕后的情報合作。
據美國官員此前披露,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政府通過特別渠道批準向以色列提供的軍售已超過100項。
就在幾天前,以色列國防部代表團剛剛與美國正式簽署了價值30億美元的戰斗機采購協議,用的錢就是美國的援助。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報道截圖
美國一邊努力做姿態擺樣子、頻頻安排外交高官前往中東談停火,另一方面持續推動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導致地區局勢持續升級。這樣的做法不僅暴露了其虛偽面目,在國際上飽受詬病,而且引發了美國國內的持續不滿與抗議。
就在以軍對努賽賴特難民營實施大規模襲擊幾個小時后,美國數千名抗議者聚集到白宮周圍,敦促拜登政府停止軍援以色列,呼吁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沙的戰爭行為。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有分析指出,在美國大選年,巴以沖突在美國社會引發的爭議以及輿論的分裂已經對拜登連任前景造成了負面影響。
《華盛頓郵報》報道認為,拜登為了提振選情急于推出加沙停火計劃并試圖讓各方接受,但事實證明收效甚微。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美國對以色列的持續支持與實現加沙停火以及促進人道主義救援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協調”。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記者丨黃彪
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王堅
監制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