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是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改革的“急先鋒”,是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載體。通過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入實施,港澳居民來廣東生活發展更加便利,粵港澳協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總臺央視記者 宋達:如今,港澳居民來廣東無論是生活、就業、創業,都越來越便利。我身后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就是不少香港青年人“夢”開始的地方。開園至今,這里已經孵化了約700個香港創業團隊。
四年前,香港青年余廣滔帶著創業的夢想和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來到前海。前海的各項便利措施,特別是去年發布的“支持港澳青年12條措施”,幫助他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
今年3月,國家出臺政策,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征,回應了香港青年人的關切。
在前海,從便利香港居民開立內地銀行賬戶到便利香港企業跨境投融資……一項項改革扎實落地。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副局長 王錦俠:目前前海注冊的港資企業達到9055家,注冊資本金達到9469.47億元。港澳23類專業人士經過備案以后就可以直接在前海執業。推動“前海港企貸”落地,前海法院首創“港區陪審”“港區調解”制度。
如今,前海、橫琴和南沙三大平臺已形成696項制度創新成果,發布了301個制度創新案例。在廣州南沙,港澳企業已落戶近3000家、投資總額超千億美元?;浉劭萍颊谀仙陈摵蟿撔拢合愀劭萍即髮W(廣州)正式辦學,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呼之欲出,“港澳成果+南沙轉化+灣區應用”協同創新鏈正在形成。
廣州市委常委 南沙區委書記 劉煒:(廣州南沙)與港澳共建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和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已經實體化運作。其中“走出去”基地服務全國、服務“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重大項目,累計進駐了100多家涉外機構,服務了180多家企業。
總臺央視記者 宋達:我們來到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它與香港園區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目前,河套深圳園區已匯聚160多個高端科研項目和1.5萬名科研人才。其中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是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已經引入了40多個香港科創機構、企業和團隊。
未來河套預計將新增20萬以上的高端人才,使河套成為“技術源頭在香港、創業轉化在內地、發展壯大在全球”的首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