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穿川東腹地的高鐵大動脈即將通車!起于蘭渝鐵路南充北站,途經南充市順慶區、蓬安縣、南部縣、儀隴縣,巴中市恩陽區、巴州區、經開區,接入終點巴中東站的巴南高鐵,全長148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目前正在進行運行試驗,即將迎來通車。
巴南高鐵是四川省首條由地方全額出資并主導建設的高速鐵路,線路貫穿川陜革命老區和秦巴山區,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成都平原經濟區與川東北經濟區的便捷通道,對完善成渝地區城際鐵路網、發展紅色生態旅游業、進一步促進川東北經濟區融入成渝城市群、構建出川客運新通道等具有重要意義。
6月17日、1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探訪了巴南高鐵沿線的巴中東站、巴中西站、馬鞍站、儀隴站、蓬安西站5座車站,深入了解站房設計如何與當地文化充分融合,成為鐵路沿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巴中東站
室內裝飾將紅葉美景引入
巴中東站是巴南高鐵全線最大的車站,站房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設4臺11線,年旅客發送量近期480萬人次、遠期750萬人次。該站地處曾經的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市,站房設計秉承“紅葉林蔭、山水巴中,紅色精神、秦巴核心”理念,與巴中地區的山水風光和紅色精神緊密相連。站房外觀以紅色為主色調,曲線線條間相互疊錯,既表現了水韻特色,又呈現出山巒起伏的優美形態。室內裝飾更是巧妙地將光霧山紅葉林的美景引入,整體空間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為旅客營造了一個仿佛漫步于紅葉林蔭中的舒適候車環境。
巴中西站
設計融入中式傳統建筑元素
巴中西站站房總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設2臺4線,年旅客發送量近期100萬人次、遠期200萬人次。站房以“古風新韻·魅力恩陽”為創作理念,以恩陽古鎮建筑特色為設計靈感,整體以白色為主調,局部輔以木色,展現出優雅莊重的氣質。同時,設計融入了中式傳統建筑元素,大屋檐、柱廊等傳統造型元素的運用,讓站房成為恩陽地區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表現了恩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馬鞍站
細節處融入五角星等紅色元素
馬鞍站站房總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設2臺4線,年旅客發送量近期100萬人次、遠期190萬人次。站房外形以“德耀中華,光輝馬鞍”立意,細節處融入五角星等紅色元素,以現代的建構表達,體現馬鞍作為朱德故里的城市特征和作為革命老區的獨特魅力。
儀隴站
紅色文化和綠色發展有機融合
儀隴站站房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設2臺4線,計劃年旅客發送量近期220萬人次、遠期360萬人次。儀隴縣是川陜革命老根據地,地處川、渝、陜三角腹心地帶。站房以“上善若水,生態新城”為設計理念,將儀隴縣“三面環山、碧水穿城”的優美山水形象融入站房造型中,呼應儀隴“打造嘉陵江畔現代山水園林城市”的發展理念,將儀隴站的“紅色文化”和“綠色發展”有機融合,是“巴中人文精神”和“川陜紅色文化”的一次美妙契合。
蓬安西站
融合司馬相如故里元素
蓬安西站站房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設2臺4線,計劃年旅客發送量近期50萬人次、遠期80萬人次。站房設計理念立足于“人杰地靈,賦圣故里”的城市形象,融合司馬相如故里這一元素,旨在打造一個充分展示蓬安睦壩漢文化的現代化交通樞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