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被譽為“工業的關節”,幾乎每一件需要轉動的工業制品,都離不開這個神奇的部件。大到汽車、航空、船舶、小到家電、手表、悠悠球等都有它的身影,小小軸承有著“轉動”世界的神秘力量。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最大的軸承生產基地之一,位于山東省聊城市一座小縣城——臨清,該市每年軸承行業營收高達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軸”轉五洲,“承”運四海,暢銷海內外。
在山東華工軸承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加工軸承。(臨清市官方供圖)
小小軸承“轉動”五洲
百轉千回,明清時期曾因京杭大運河成為繁華之地的臨清,百余年后再次擁有了“中國軸承之鄉”“中國軸承貿易之都”的盛名。
當下,在這座小城,每天都有來自歐美、非洲、東南亞、美國、巴西、俄羅斯等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訂單在排隊等候生產。僅是今年一季度,該市軸承行業就完成進出口額8578萬元。
4月26日,海外客商參觀2024軸承產業供需對接暨智能制造工業博覽會,探尋商機。呂妍 攝
臨清軸承產值之高、輻射范圍之廣、帶動作用之大,與其悠久的產業積淀歷史密不可分。從1958年潘莊鎮第一家軸承廠成立至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和發展,如今臨清已經能夠生產7000多種型號的軸承產品,中國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臨清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光介紹說,臨清軸承產業現已發展成為擁有5100余家生產制造企業、1萬余家個體工商戶,吸納20余萬人創業就業,年營收500余億元的縣域主導產業?!拔覀儞碛兄袊幠W畲蟆⑵贩N最多、規格最全的軸承專業市場,年交易額達300億元?!?/p>
圖為山東宇捷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檢查軸承。(臨清市官方供圖)
今年以來,巴基斯坦、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軸承需求量持續升高,車轂軸承、機電軸承、風電軸承、薄壁軸承受到國外諸多企業歡迎,呈現訂單專業化、對口化、精品化的良好態勢。
臨清進一步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組織相關企業組團亮相多個國際展會,讓臨清軸承不僅在國內市場“站得穩”,更要在國際市場“立得住”。
當前,臨清軸承產業已駛入發展的快車道,正全力打造國內最大、世界知名的千億級軸承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為廣大軸承企業搭建更加廣闊的世界舞臺。
圖為山東宇捷軸承制造有限公司檢驗車間內,工人正在進行軸承精度的測量。(臨清市官方供圖)
“軸二代”接棒助力產業升級
臨清軸承從曾經的作坊式加工到目前向產業化集群邁進,從篳路藍縷、不斷摸索的老一輩軸承人到走向舞臺中央的“軸二代”,背后濃縮了一部跨越近60年的臨清軸承發展史。
回顧過去,臨清軸承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曾面臨國內外高端產品的擠壓,也一度陷入困境。
為了打破發展瓶頸,軸承產業的“掌舵人”們瞄準了智能化。他們通過加快產業轉型、產品創新、智能化技術應用等方式,推動軸承“制造”向“智造”轉變。
山東博特軸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生產加工軸承。(臨清市官方供圖)
位于山東博特軸承有限公司的精細軸承全自動生產線上,一個個薄壁軸承歷經熱處理、磨加工、組裝等工序后順利下線。這些軸承將被安裝在工業機器人、醫療機械手臂等設備的關鍵部位?!八鼈兪钱斨疅o愧的軸承藝術品?!痹摴究偨浝項詈粗旧a的產品驕傲地說。
“過去是拼資源、拼低成本,如今形勢有了新變化,我們要拼創新、拼研發?!弊鳛橐幻拜S二代”,楊海濤認為,軸承產業只有轉型才能有未來。
山東博特軸承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薄壁軸承檢測。(臨清市官方供圖)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海濤接觸到超薄壁型軸承,但國內市場主要被美國和日本的軸承企業所占領,國內對其的研發存在空白。
對此,楊海濤與臨清市相關職能部門、相關高校多方了解和磋商,多次拜訪領域內專家學者和高端人才,終于組建了一支創新型研發團隊。同時,通過校企聯合成功研制出高精密、可替換型薄壁軸承,實現了替代進口。
自主研發、智能制造、在國內外業界占有一席之地——這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正是臨清市軸承產業發展的縮影。
圖為臨清市生產的各種軸承展示。(臨清市官方供圖)
小城打造百億產業集群
小小軸承看似不起眼,卻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實力的重要標準,被視為“機械裝備的心臟”,軸承產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如今的臨清不僅僅是一個軸承產業的小鎮,它更是一個百億產業集群的孵化器。通過打造創新平臺、推動數字化發展,臨清正努力整合軸承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李光介紹說,臨清市的軸承產業特色集群覆蓋軸承鋼、鋼管、鍛造到車、磨加工、熱處理及軸承零配件生產,與冠縣、東昌府等周邊區縣聯合,密切上下游企業協作。臨清軸承成品年產量90億套,覆蓋7000余種型號。
臨清市通過打造創新平臺,鼓勵引導廣大軸承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研發設計,用智能化、數字化賦能產業提升。
“通過系統升級,我們生產的礦山機械振動篩軸承壽命從原來的6個月-8個月,達到現在的18個月以上,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鄙綎|華工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寶中介紹,隨著對設備的自動化技術升級,未來企業將實現全面網絡化管理和銷售訂單的精準定位。
圖為臨清軸承產業數字賦能示范園。(臨清市官方供圖)
臨清以“數字變革創新”為抓手,將上下游優勢資源緊密整合,打造軸承產業鏈數字經濟的中樞——云軸聯。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經吸引590家企業入駐,完成的交易額更是高達5億多元。
“我們為企業提供集采統銷、物流倉儲共享、供應鏈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服務,這不僅對產業鏈進行了垂直整合,更是推動數字經濟的全新發展模式?!痹戚S聯(山東)數宇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經理王偉介紹說。
當前,臨清正依托軸承產業的集群優勢,不斷深挖生產數據的寶藏,推動著軸承企業共同打造“云上總部”。臨清致力于建立一個集技術、商品、票據、倉儲流通于一體的中國軸承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
眼下,漫步臨清煙店鎮、潘莊鎮,處處可見軸承生產企業的“身影”。從曾經的“貢磚”到如今的軸承,這座小城以“工匠精神”征服世界制造行業,讓一個個小組件實現了偉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