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7月5日)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涌現,我國鼓勵支持企業率先布局、持續投入,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
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約13%,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對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氫能、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要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力強的領軍企業,形成更多能夠引領產業升級的新興支柱產業。今年1月,我國印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聚焦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六大方向,對未來產業發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這六個方向,聚焦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科技、原子級制造、深??仗扉_發等領域,實施一批科技攻關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建設一批企業孵化器。
我國將超前布局下一代光網絡
在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我國將統籌推進5G-A演進和6G研發創新,超前布局超高速光纖傳輸和下一代光網絡。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我國在網絡設施建設方面,將穩步推進5G、千兆光網建設,推進5G網絡向文旅、醫療、高校、交通樞紐、地鐵等場所深度覆蓋。在深化融合應用方面,研究出臺“雙千兆”網絡和應用發展的接續政策,加快建設“5G工廠”,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此外,還將強化技術研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統籌推進5G-A演進和6G研發創新,超前布局超高速光纖傳輸和下一代光網絡。同時,有序推進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5G行業應用已融入74個國民經濟大類,建成3萬個5G行業虛擬專網、300家“5G工廠”,“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3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