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記者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采訪團走進寧夏固原市彭陽縣移民搬遷社區——白陽鎮茹河街社區。茹河街社區2020年6月搬遷至東昂景苑小區,轄居民小區12個,有常住人口1.37萬人。茹河街社區有彭陽縣內“十三五”勞務移民最大安置點,移民建檔立卡戶占轄區居民總數的24.2%。
在茹河街社區的勞務移民就業車間,36歲的董粉蓉熟練地操作著一臺縫紉機,雙手來回穿梭趕制訂單,已經是該車間的一名“老師傅”。然而就在兩年前,她還只是一個“啥技術也不會”的“寶媽”, 在家照顧兩個孩子,生活圈和社交圈十分狹窄。2022年,社區引入企業成立就業車間,她在家門口步行10分鐘的車間找到了工作。“一天培訓后就能上崗,公司培訓6個月期間還有補貼,現在我每個月收入4000元左右,每天上下班之余還能接送孩子,帶娃、工作兩不誤。”令董粉蓉驕傲的是,她從最初穿線都不會,如今已成為一名操作技藝熟練的“老師傅”,還當起了車間負責人。
記者了解到,在這個勞務移民就業車間,像她這樣的“寶媽”占了九成。“移民缺乏創業意識和能力,就業渠道和門路窄,一時融入不了城市生活。”茹河街社區書記吳天德介紹,為解決移民群眾就業問題,2022年9月建成幫扶車間,引進廈門企業成立寧夏鴻泰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穩定吸納100余人就近務工,招收工作時間較為靈活的“寶媽班”員工,月平均工資2400元左右,累計支持轄區132余人次移民群眾赴福建務工就業。
“公司落戶彭陽縣兩年來,開設了3個移民群眾家門口的車間,目前有170余人就近就業,包括寶媽、殘疾人、老年人等。”寧夏鴻泰妍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水海介紹。
近年來,茹河街社區推動移民與移民、移民與市民、各民族之間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為幫助移民群眾盡快融入城市生活,茹河街社區還推行身份融入、職業融入、思想融入、習慣融入和情感融入的“五融入工作法”,想方設法讓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于靈歌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