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19日電題:中外神槍手上演“百步穿楊”——“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側記
孫魯明、邢晨、許富澤
“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19日在新疆烏魯木齊武警部隊某訓練基地落下帷幕。這是中國武警部隊第四次成功舉辦“鋒刃”系列國際狙擊賽事。
競賽期間,來自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南非、西班牙、古巴等20多個國家的50余個狙擊小組齊聚新疆烏魯木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狙擊精英在4個類別12個實戰化課目中展開角逐。
競賽堅持技術與戰術、實戰與競技相結合,緊扣國際特種作戰演變趨勢,在狙擊距離、人裝結合、技戰協同等方面進行升級,為各國反恐力量搭建了一個交流展示的競技平臺。
實戰為尺
這次競賽的12個課目中,“滲透狙擊”課目用時最長、行動最復雜,被公認為綜合難度之最。狙擊小組要在運動距離1100米的場地上,依次進行隱蔽滲透、協同接敵、定點打擊、控守壓制等七項環節,并在5至900米不同的射擊距離上,分別使用手槍和狙擊步槍進行射擊。
“搭乘舟艇水上狙擊”是競賽唯一的水上課目,與上屆相比,難度有所增加。課目的射擊陣地由之前岸上的蕩板轉換為水面實體舟艇,射擊目標也從單一靶架升級為船形靶標,并布設了多個目標點位,實戰貼合度顯著提升。
“借鑒實戰案例增強實戰性是這次競賽的一大特點。課目設置時不同程度地借鑒了近年來武警部隊成功處置的實戰案例經驗和各種特戰比武中的國際慣例。”武警部隊參謀部相關局辦負責人介紹,競賽按照靶標外形相近、地形選擇相似、條件構設相當的思路布設場地,設置多個典型狙擊場景,選擇這些場景構設競賽內容,貼近目前國內外狙擊手作戰的實際需要,也是對參賽射手技術、智力、心理的全方位考驗。
公平執裁
這次競賽的主裁判們都有多次參加世界軍警狙擊手射擊錦標賽、“勇士競賽”國際特種兵比武等國際賽事的經歷。此前,他們也多次參與組織“長城”反恐國際論壇和“鋒刃”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在射擊技術和反恐領域國際交流方面富有經驗。
此外,在上一屆競賽的基礎上,這次競賽迭代升級了智能裁評系統。這套系統具備信息錄入、智能評分、錄像監控等功能,120多個靶位高清攝像機覆蓋競賽場地,實現命中效果遠程可視、成績評定系統生成、比賽結果實時更新。
“競賽參與國家多,只有讓每名參賽選手第一時間看到自己的射擊情況,才能讓競賽裁評更快、更準、更公平公開。”裁判鄭印表示,今年,武警部隊還創新配備了賽事直播導播系統,能夠實時直播比賽情況。
交流共進
“暗箭刀鋒”課目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兵利刃“軒轅劍”嵌入競賽場景,“百步穿楊”課目則將目標靶設置成銅錢樣式,呈現中國古代善射者的故事,兩個課目都突出原創性,是“鋒刃”競賽的傳統課目。
“文化是一座橋梁,架起競技和交流的平臺。”“百步穿楊”課目主裁判鄭貴介紹,與往屆相比,本屆競賽的課目設置上文化融入更深,在課目名稱、靶標設計、狙擊陣位上融入了更多中國文化元素,形成獨具特色的“鋒刃”競賽課目體系。
賽場之外,訓練場、餐廳、休息區,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軍人,就復雜風偏環境下修正技巧、特殊地形據槍姿勢等實戰經驗進行熱烈討論交流。這些超越語言障礙的專業對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技藝提升途徑。
“鋒刃”賽場雖有競技的鋒芒,卻無隔絕的高墻。連續四屆成功舉辦,“鋒刃”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是武警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和國際軍事合作的重要品牌,搭建起的不僅是比拼技藝的擂臺,更是取長補短、互學互鑒的平臺。各國狙擊手們交流共享的實戰智慧,最終將在各自實戰化訓練中轉化為更強大的作戰能力,共同完成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