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外貿上半年成績單發布。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7.2%。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外貿保持較強韌性,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升、變量可控。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們不斷擴大‘朋友圈’,拉緊經貿合作紐帶,大力提振企業信心,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
我國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占進出口總值的51.8%,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67萬億元,增長9.6%。同期,對歐盟、韓國、日本等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
近日,滿載分體式移動空調、自行車車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深圳)從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緩緩駛出,前往杜伊斯堡。
深圳海關關員在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對中歐班列(深圳)開展開行前查驗工作。李硯偉攝
“今年以來,深圳海關推出的出口鐵路快通模式大大提高了班列海關單證申報效率。深圳海關即到即查的綠色通道保障了貨物準時裝載班列發運,縮短了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幫助我們更好滿足客戶對交貨時間的要求。”廈門市漢航歐亞多式聯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說。
目前,中歐班列(深圳)已開通27條出口線路,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里、二連浩特、同江北等多個口岸出境,抵達德國杜伊斯堡、捷克布拉格、意大利米蘭等47個國家及地區。據深圳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深圳)累計發運出口班列85列,裝載貨物4.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1.8%、4%,貨值達25億元。
7月13日,在上海海關所屬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的監管保障下,108輛來自重慶果園港的國產汽車在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國際汽車碼頭(以下簡稱“外港海通碼頭”)完成從內貿船到外貿滾裝輪的“換乘”后,搭載“翡翠精英”號滾裝船出口至墨西哥拉薩羅卡德納斯港。
這批“渝車”出海首次應用江海聯運中轉新模式,重慶車企可在本地一次性辦理所有通關手續,大大縮減了通關時長,真正讓遠在上海的外港海通碼頭成為重慶車企家門口的汽車“出海港”,有效提升出口汽車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相較于傳統一體化報關模式,在江海聯運中轉新模式下,每臺車可節約綜合成本約1500元。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汽車出口127.5萬輛,同比增長13%,占同期全國汽車出口總量的36.7%,居全國首位。“十四五”以來,上海口岸汽車出口量從2020年的37.9萬輛躍升至2024年239萬輛,年均增長58.4%,實現跨越式增長。
海關保障貨物出得去、進得來、通得快
今年以來,一系列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重點政策措施,極大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2.48萬億元,同比增長7.3%,占我國外貿的比重達到了57.3%。
近日,福建榮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批價值16.3萬元的按摩椅,在經福州海關所屬寧德海關關員檢驗合格后,即將裝車運往福州馬尾港,通過海運發往荷蘭。
福建榮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受國際貿易形勢不確定性影響,我們企業產品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此,寧德海關在出口方面積極指導幫助,通過RCEP等政策幫助我們搶到了不少訂單,產品遠銷韓國、德國等35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還幫助我們順利通過AEO高級認證,讓我們在開拓海外新市場上更加底氣十足。”
據福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寧德市外貿進出口總值787.3億元,同比增長23.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在進出口企業主體方面,民營企業實現穩步增長,今年上半年,寧德市民營企業進出口592.2億元,增長35%,占同期寧德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75.2%;
原產地證書是企業享受自貿協定關稅減讓的法定憑證,持有該證的企業可享受比最惠國稅率更優惠的關稅減讓,被譽為國際貿易中的“黃金紙”。
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員輕點鼠標,一份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隨即打印完成。憑借證書,滿載爐用碳電極的貨柜順利出海,以零關稅進入越南市場。今年上半年,該企業已辦理各類原產地證書51份,簽證金額近3000萬元,進口國關稅最高直降5%。
“關稅減免直接轉化為產品價格優勢,自助打印則大幅縮短出證時間,這為我們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極大助力。”該公司進出口業務部經理王春煥說。
針對省內重點企業,蘭州海關開通了原產地專項服務通道,提供關稅減讓趨勢對比、技術性貿易措施分析、海外市場準入指導等增值服務,幫助企業規避物流單證合規風險,搶抓政策疊加機遇,拓寬海外市場,將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據蘭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共簽發各類優惠原產地證書1344份,簽證金額5.27億元,預計企業出口享惠1611萬元。
要想富,先修路。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西藏,一條貿易走廊愈發忙碌。
近日,一批新能源汽車通過“鐵公聯運”方式由西藏日喀則國際陸地港、吉隆口岸發往尼泊爾,過去一輛汽車從產地出發到尼泊爾市場全程需要20多天,目前已縮短至10天。
拉薩海關綜合業務一處處長旦增表示:“我們依托青藏鐵路與318國道資源,創新‘陸港申報、屬地查驗、口岸直通’通關模式,實現‘區外產地—西藏—尼泊爾’全鏈條高效聯動,整體物流效率提升50%。前段時間,1票經‘南亞班列’運輸的出口貨物,歷時9天完成‘鄭州—日喀則—樟木—尼泊爾’出口流程,而之前需要20天左右,極大縮短了運輸時間和成本。”
據拉薩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西藏自治區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3.4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4.1%。其中,出口37億元,增長15.4%;進口6.4億元,增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