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孫博洋)29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對上半年食品安全情況和大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介紹和回應。
會上,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柳軍介紹道,今年上半年,在監管執法方面,堅持“嚴”字當頭,持續加大日常監管和監督抽檢力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和突破道德底線的食品安全問題。2025年上半年,全系統共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63.9萬批次,對6.9萬批次不合格產品進行下架、封存、召回;共查辦食品違法案件18.1萬件,罰沒7.4億元,移送司法機關653件,實施從業限制1372人,高壓震懾態勢得到持續強化。
日前,國務院食安委發布的《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起社會熱議,對此,柳軍表示,《意見》出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織密食品安全防線,讓風險防控更精準、社會共治更有力。
柳軍表示,《意見》主要可以發揮以下三個方面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動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質效。《意見》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推動管理者與一線員工實現共管共治,有助于形成全員參與的企業食品安全文化。通過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明確內部報告渠道、核查整改流程及獎勵標準,可促使企業健全自查自糾自改機制,進一步完善內部閉環管理,更好落實主體責任。
二是有利于對苗頭性風險早發現早處置。內部從業人員對原料質量、操作流程、設備狀態的異常情況最為敏感,通過建立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可發揮“近距離視角”優勢,激勵員工主動報告進貨查驗不嚴格、設施設備不完善、“兩超一非”等不安全因素,將風險消除于內部、化解在萌芽階段。
三是有利于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當前,平臺外賣、直播帶貨、社區團購以及連鎖經營、連鎖餐飲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日新月異、方興未艾,要求我們必須統籌好線上線下監管,兼顧屬地監管職責和全國外溢效應;同時,不法分子利用新技術摻雜摻假手段更加隱蔽,虛假夸大、消費欺詐手法更加隱晦,這些新問題日常監管很難發現。員工內部報告可有效彌補傳統監管不足,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新風險新問題,有效識別隱蔽性、潛在性不法行為,進行快穩準的打擊懲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整體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