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拖累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對全球復蘇構成嚴峻挑戰。
與復雜的外部環境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積極推動各方合作共贏。以“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16日在北京開幕。今年上半年,中國展會不斷、客商云集,政策利好頻出、外企增資擴產……中國經濟的定力和韌性持續為全球發展帶來信心,為各國企業提供機遇和紅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5月向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致賀信時指出,團結才能共贏,攜手方可共進。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實際行動為世界經濟注入一股暖流。
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來之前中國是個謎,來之后成了中國迷。”隨著中國單方面免簽等政策積極推進,外國人更愿意來中國旅行、來中國交友、來中國發展。“打卡中國”蔚然成風,展現了中國開放包容的胸懷,“脫鉤斷鏈”、封閉排他不是中國的選項。
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的當下,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經貿、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主動作為、積極融通,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攜手開創美好未來,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胸懷。
習近平主席向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致賀信時強調,我們愿以這次博覽會為契機,同各國朋友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友誼、深化合作,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讀到這封賀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中文名:貝瑞德)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話語讓他感到信心十足。
2025年5月25日,觀眾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成都館參觀展出的機器狗。當日,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在成都開幕。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在中國主辦的一系列國家級經貿展會“矩陣”中,西博會只是縮影。今年上半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先后舉行,成果豐碩。這些展會有力促進“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最大程度放大展會推動貿易對接、協同發展的效果,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擴大開放的強音,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與正能量。
這是2025年5月22日在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數智中東歐”展區拍攝的輕型飛機。5月22日至25日,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浙江寧波舉行。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2025年6月14日,觀眾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參觀農機設備。6月12日至15日,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2025年6月19日拍攝的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舉辦地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為期6天的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6月19日在云南昆明開幕。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人頭攢動的會場、目不暇接的好物、真誠熱情的交流……展會已成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注腳,勾勒著中國與世界攜手共進、合作共贏的絢麗前景。
展會永不落幕,發展永不止步。這是各國客商對中國一系列國家級經貿展會最深刻的感觸。匈牙利出口促進局局長加博爾·耶奈伊表示,中國持續對外開放不僅帶來出口新機遇,更為服務中國和全球市場的聯合創新和繼續合作打開大門。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79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2.9%。其中,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中國外貿保持較強韌性,實現總量增長、質量提升、變量可控。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
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2025年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40余位外資企業全球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商協會代表參加。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說,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會見中,多個跨國企業高管先后發言。他們表示,從“中國制造”到“新質生產力”,中國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尋求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過程將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與市場潛力。
這是2025年7月16日拍攝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會場外景。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16日開幕的第三屆鏈博會吸引了75個國家和地區651家企業和機構參展。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表示,本屆鏈博會國際化水平更高,鏈式邏輯更加清晰、創新引領更加突出。
本屆鏈博會上,美國參展企業數量較上屆增長15%,繼續位列境外參展商數量之首。開幕式上,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身著唐裝亮相。他此前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中國市場規模龐大且充滿活力,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十分迅速、潛力巨大,美國企業扎根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跨國企業高管看好中國,源自扎實推進穩外資相關舉措,源自中國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源自中國創新發展釋放的紅利與機遇。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全球增長動力源和穩定器,中國經濟仍是“機遇之海”。
2025年6月10日,由青島開往莫斯科的75052次中歐班列從青島膠州站開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萬列。新華社記者 尹棟遜 攝
在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的全球營收中,中國業務占比近60%,是力拓集團全球最大市場。力拓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許峰表示,力拓一直以來與中國伙伴不斷深化合作,推動從資源開發到低碳鋼鐵生產的全鏈條協同,共謀供應鏈穩定發展的堅定承諾。
中國的開放意味著世界的機遇。“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創新強國!”空客全球高級副總裁、空客中國首席運營官埃里克·布施曼(中文名:柏舒曼)日前表示,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躍升,擁有強大而全面的科技生態系統,涵蓋硬件、軟件和人工智能,吸引全世界目光。
今年是空客與中國航空業合作40周年。企業在中國天津建設的第二條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預計2026年初正式投產。布施曼強調,中國是高端制造的沃土,空客正積極擁抱中國創新,推廣中國的技術經驗,推動產業進步。
這是2025年6月17日拍攝的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青島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與空客相似,越來越多跨國企業來到中國,積極分享中國創新帶來的發展機遇。英國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德國企業福沃克集團、西門子醫療,全球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跨國企業名單越來越長。
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亞洲開發銀行行長神田真人表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自實現持久的繁榮。即使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合作也已被歷史證明是共同繁榮的催化劑。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美國前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也表示,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變成一座孤島,那將會損害自身利益。
2025年3月23日在北京拍攝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在推進區域合作的同時,也積極維護全球合作架構,推動構建更加包容、更有韌性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為應對不確定性提供制度保障和穩定預期,順應經濟全球化歷史潮流。
2025年3月25日拍攝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外景。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共同維護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大道不孤,眾行致遠。”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國際減貧合作、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等一系列中國方案,中國主張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贊賞和支持。今年6月,厄瓜多爾總統諾沃亞來華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中厄兩國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劃,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再次擴大。
2025年6月24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嘉賓在“能源轉型現狀如何”分論壇現場交流。6月24日至26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2025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世界經濟系副教授柳德米拉·波波娃表示,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和價值鏈,致力于消除要素流動壁壘,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倡導者。
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說,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深化國際合作與產業融合,而非反其道而行之。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只會帶來滿盤皆輸。“我們的行業本質是全球化的,所有環節都相互關聯。我們應當全力消除壁壘,而非增設壁壘。”
這是2025年5月8日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拍攝的圖爾古孫水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加劇不確定性,讓世界經濟遭受寒意侵襲。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中國同行,以務實合作為全球發展注入信心和活力,這既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理性選擇,也承載著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文字記者:宿亮、曹筱凡、鄒多為
海報設計:劉雅萱
統籌:韓梁、金宇、王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