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再譜友誼新篇!近30支中美合唱團參加“鼓嶺緣”合唱周
新華社記者陸君鈺、邵藝博、李慧穎
福州東郊的鼓嶺,曾是僑居福州外國人的避暑勝地。在這處與當地人共建的美麗社區,東西交流的情誼百年前就已緣起。
7月10日至18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5年“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動在福州、北京舉行,中美兩國近三十支青少年合唱團逾千人受邀參加。
7月10日,在福州鼓嶺柳杉王公園,中美青少年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這是“未來5年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倡議實施以來,規模最大的主題性中美青少年交流活動。一首跨越太平洋的友誼之曲在夏日奏響。
鼓嶺故事的回響——
10日下午,福州柳杉王公園。20米長的《鼓嶺緣·和平之約》畫卷之上,中美青少年彈奏歌唱的形象出現在福州煙臺山、北京長城等地,26名來自中美合唱團的青少年代表在空白處填涂色彩,為畫卷加蓋“和平之約”印章。
“四海皆兄弟,想象所有的人們,共同分享這個世界”……歌聲響起,全體成員用中英雙語合唱一首呼喚和平的歌曲《想象》。
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合唱團成員泰勒·亨德里克說:“音樂將我們相連是多么美麗的事,讓我們看清彼此心意相通之處。”
鼓嶺郵局、萬國公益社……鼓嶺各處歷史建筑都留下了中美青少年的足跡。
美國楊百翰大學精選合唱團成員布里克斯廷·沃克說,這是他第一次了解到鼓嶺的這段歷史,“看到外籍人士和當地人緊密聯系交流,創造了群山環抱中共享的社區,就像美麗的世外桃源。”
福州十六中毓英合唱團成員胡子墨對美國人密爾頓·加德納的鼓嶺故事印象深刻:“加德納先生童年時在鼓嶺生活,與鼓嶺的人們結下深厚情誼。這段中美情誼帶來的感動一直延續到今天。”
東西文化的對話——
11日,美國One Voice兒童合唱團成員走進彌漫茉莉花香氣的福州市第十六中學校園,與中方師生共同體驗非遺項目,表演節目。
今年1月,One Voice兒童合唱團在北京天壇公園演唱中文歌曲《如愿》的視頻,在社交媒體獲百萬點贊。當青春的歌聲跨越大洋架起友誼橋梁,《如愿》的歌聲再度在校園內響起。
7月13日,美國One Voice兒童合唱團在北京北海公園白塔前獻唱《多么美好的世界》。新華社記者 邵藝博 攝
合唱團成員布勞迪·托姆希克收到了中國朋友何岢欣的禮物,卡片上寫道:“歌聲可以照亮世界。我們對于音樂、對于生活的活力與熱情如同黑夜中閃耀的星星,匯聚成為銀河。”
勃拉姆斯《D大調第二交響曲》《踏雪尋梅》……14日,中美雙方帶來的曲目在中國交響樂團輪番響起。
聆聽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唱的美國民歌《謝南多厄河》后,美國猶他谷大學合唱團指揮柯立德博士帶領成員獻唱由他編曲的中國民歌《茉莉花》。
“我第一次聽到《茉莉花》還是小時候在加州。”柯立德用嫻熟的中文說。2013年,他第一次帶領猶他谷大學合唱團來中國巡演,表演的就是《茉莉花》和《太湖船》。
“當時在西方基本上找不到《茉莉花》已出版的編曲,我就自己來編。”柯立德說,他想創造出一種兩種文化的連接,能同時打動中國人和西方人。
猶他谷大學合唱團成員塔爾梅奇·里克斯說:“《茉莉花》是中國人民的歌,能為你們表演很有意義。”
7月14日,在中國交響樂團,河北省正定中學合唱團團員和猶他谷大學合唱團團員交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音樂,共同的語言——
“歌唱,表達出我在向你袒露心聲,在給予真誠、真實和真摯的東西。”合唱周開幕式后,美國青年歌劇演員卡拉·卡納萊斯說。
從福州到北京,中美青少年們正是以歌聲和真誠,達成聲與聲的共振、心與心的共鳴。
福州三坊七巷街頭的愛情樹下,楊百翰大學女子合唱團帶來歌曲《信賴我》快閃演出,引發游人駐足歡呼。合唱團成員艾莉莎·索倫森說,看到路人驚喜的表情,讓她幸福倍增。
福建大劇院演出彩排現場,楊百翰大學精選合唱團音樂指導布倫特·威爾說,這次他們既帶來了代表美國的《手持百合花》,也有寓意每個人都能參與不同文化的《圖塔拉納》。
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后,貴州省黎平縣侗族大歌合唱團成員吳疆這樣講述《天地人間充滿愛》中蘊含的情感:“用歌聲傳達‘天下一家’,表達和平的愿望。”
7月16日,在中央歌劇院,兩國青少年共同演唱歌曲。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16日晚,北京,中央歌劇院金碧輝煌的穹頂之下,中美青少年搖動手中的橄欖枝,從《天下一家》《和平頌》,到《我和你》《友誼地久天長》……伴著觀眾席的歡呼與掌聲,合唱周閉幕演出的氛圍被推至高潮。
演出后,河北正定中學合唱團的魏子軒和艾奧瓦州“和諧之橋”合唱團成員賽琳娜·克拉克忙著互換微信、拍照留念。短短幾天的排練,已讓他們彼此熟悉、建立默契。
“友誼長存。”魏子軒將這句話寫在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