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7月25日電 題:危機暫化解 警報難解除——日美貿易協議的背后
新華社記者劉春燕
經過多輪談判,日本與美國日前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原定于8月1日對日本開征的“對等關稅”稅率將由25%下調至15%,備受關注的汽車關稅稅率也降至15%。觀察人士認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面臨輿論不滿與質疑之際,日方以更加顧及美方顏面的“表面妥協”爭取到美方讓步,讓自己獲得喘息機會。但是,日本業界擔憂,當前方案對削減日本對美貿易順差效果有限,特朗普政府有可能轉變態度繼續施壓。
協議為何達成
今年以來,美國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嚴重影響日本企業經營與投資。由于日美此前七輪談判無果而終,“對等關稅”稅率反被提高,陷入焦慮的日本各界在獲知協議達成的消息后普遍松了一口氣。
據日媒披露,除“對等關稅”稅率被下調外,目前美國對日本汽車及汽車部件加征的25%關稅將減半至12.5%,加上原有的2.5%關稅合計為15%。但是,美國對日本鋼鋁產品征收50%的關稅稅率保持不變。作為交易,日本承諾向美國重要產業領域提供總額達5500億美元的投資、采購100架波音飛機、立即將對美國大米的采購量增加75%等。
日本在野黨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表示,“對等關稅”稅率降至15%值得肯定。日本三大經濟團體之一的經濟同友會代表干事新浪剛史說,“達成貿易協議對企業而言是重要的防波堤”。
一周前,特朗普還頻頻點名威脅日本,對日本從美獲得巨額貿易順差耿耿于懷,為何其態度突然轉變,與日本達成遠不能解決兩國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貿易協議?
專家分析,對特朗普而言,日本承諾對美國汽車實施進口認證便利化措施,并立即提高美國大米采購量,盡管未必能明顯提升美國對日出口額,削減美方貿易逆差效果有限,但至少看起來是美方“撬開”了日本汽車和農產品市場。
日本笹川和平財團高級研究員渡部恒雄認為,特朗普在國內正因愛潑斯坦案陷入困境,引發其支持者不滿和質疑,有可能面臨一場嚴重政治危機。在與各國貿易談判推進困難的情況下,特朗普拋出日美“達成協議”的消息,顯示其為美國爭取到更多利益,“達成協議可謂正當其時”。
“稅率仍然太高”
作為日美貿易協議成果,日本對美出口汽車關稅被下調至15%。然而,日本汽車從業者仍不滿意。“說是達成協議,但特朗普政府上臺前關稅是2.5%,”一名日本大型汽車制造商高管難掩憤怒地對媒體表示,“對我們而言,15%的稅率仍然太高!”
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佐藤恒治24日表示,美方關稅對日本汽車行業的影響還很大,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努力,促使美方繼續下調關稅。
日本三菱汽車公司24日公布,今年4月至6月,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減少97.5%。三菱汽車公司副社長松岡健太郎表示,巨額關稅對業績造成直接打擊。降低汽車關稅有積極意義,但因“關稅對業務的影響涉及多方面,總體上仍不能樂觀”。
日本汽車工業會會長片山正則認為,日本政府應推動進一步降低關稅,同時出臺長期性措施,以支持汽車供應鏈、刺激國內需求。
瑞穗研究與技術公司調查部主任小野亮表示,雖然“對等關稅”稅率看起來是被下調了,但對日本而言,與原來相比,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事實上是被加征了更高關稅。
隱憂并未消除
日本媒體、專家和經濟界人士普遍表示,雖然日美達成初步貿易協議,但仍有很多未解難題,希望日本政府繼續推動鋼鋁關稅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
日本全國知事會24日在提交給政府的建言書中說,盡管“對等關稅”稅率比美方當初宣稱的低,但其對日本經濟各領域產生的長期影響仍令人憂慮。政府一方面應該加強對出口相關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指導出口市場多元化布局;另一方面應繼續向美方施壓,推動其重新審視關稅政策。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警告,由于初步協議與美方完全抹去對日貿易逆差的目標相距甚遠,美方下一步仍有可能繼續對日本施壓。
新浪剛史表示,“美國優先”令人憂慮,日本“必須致力于重建自由貿易體制”。
《日本經濟新聞》24日在頭版以“達成協議也勿放下自由貿易大旗”為題刊發社論說,自由貿易對世界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必須維護。達成協議并不意味著任務完成,日本應高舉自由貿易旗幟,繼續反對關稅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