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秘魯國家能源監管機構(Osinergmin)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博路茲公司(Pluz Energía Perú S.A.A.)在全口徑系統平均停電時間(SAIDI)和平均停電次數(SAIFI)兩項核心指標均位列全國首位,成為秘魯供電最可靠的配電企業。這一成績的背后,是中國管理經驗與秘魯實際情況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的管理經驗與技術標準正跨越重洋,在秘魯綻放異彩。
技術攻堅:機制革新破解老舊電網困局
“博路茲公司電網設備老化、管理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要求我們必須構建一套適配本地的新體系。”秘魯博路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配電負責人、秘魯博路茲綜合能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駐秘魯工作組副組長楊啟洪坦言。
自南網國際(香港)公司2024年6月接管秘魯博路茲公司以來,便將提升供電可靠性作為電網運行首要任務。面對更新改造資金不足、改造難度大等現實條件,博路茲公司建立了一套“風險分級管控+應急快速響應”的機制,這一機制不僅借鑒了南方電網公司在電網運行效率、客戶服務能力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還融入了秘魯當地的監管要求。接管一年來,主變、線路強迫停運率同比分別下降33、12個百分點,為電網可靠運行夯實基礎。
博路茲公司中壓與低壓管理分部經理讓·巴贊見證了從“以搶代維”到“風險管控”的轉變。“以前,我們總是等到故障發生后才去搶修。”讓·巴贊說,“但現在,通過風險分級管控和應急快速響應機制,能夠提前發現潛在風險,在故障發生時也能迅速響應,這不僅縮短了停電時間,還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通過優化“應急快速響應”機制,調度指揮操作體系精準高效,客戶平均停電時間同比減少11%,低壓故障復電24小時以上的數量同比減少50%。
文化融合:雙向賦能突破技術壁壘
“我們的目標是將博路茲打造成拉美最好的配電公司。”秘魯博路茲公司總經理瓦爾特·休托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公司不僅在管理機制上進行了大膽創新,還在技術層面進行了深度適配。“最初我們擔心中國標準‘水土不服’,但事實證明這是場雙向賦能。”楊啟洪說。
中秘技術標準的差異是落地過程中的首要挑戰,博路茲技術團隊采取“逐條比對、本地適配”策略,在設備更新、保護配置等環節制定差異化方案。“我們參照南方電網典型設計,修改低壓配電箱設計,在利馬老城區試點應用,以解決原有低壓配電箱維護困難、故障率偏高的問題。”楊啟洪介紹,同時,將無人機巡檢納入設備狀態監測體系,已對變電站設備巡檢和線路故障后故障點查找拍攝超3600張照片,與常規檢查相比,發現異常情況增加1.6倍,大大縮短了登桿檢查時間,填補了當地在高空設備檢測手段的空白。
未來圖景:從技術引進到標準輸出
“我們正在數字電網建設方面進行探索,目前正在結合信息系統重建的契機,以自動化、智能化和一體化的思路建設新調度控制平臺。”楊啟洪表示。通過“能力模型構建+實戰化培養”體系,南方電網正在秘魯培育本地技術骨干。
“我看到南方電網的技術和經驗確實能夠提升我們的技術和裝備水平。現在,我正在研究中國的電網智能化設備和配電設備,希望能跟秘魯的實際情況結合發展。”工程師羅伯托說道。這位秘魯工程師也曾質疑中國標準,但現在他已改變當初的看法。
“中國經驗不是簡單復制,而是要激發本土創新潛能,落地生根。”楊啟洪說。
去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博路茲公司團隊首次在當地應用南方電網保供電工作機制,安全可靠地為利馬北部及周邊1600多平方公里區域提供電力供應,其中包括總統府等數個重要會議和相關活動地點。中國電力管理經驗與技術的成功引入,不僅為博路茲公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為中秘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樹立了新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