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斯德哥爾摩7月28日電 記者手記丨三個月三場會談,對話合作有利于中美關系發展
新華社記者韓潔 謝希瑤 陳斌杰
當地時間7月28日下午,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碧藍如鏡的梅拉倫湖畔,充滿歷史韻味的瑞典首相府迎來新一輪中美經貿會談。
這是繼今年5月在瑞士日內瓦、6月在英國倫敦之后,中美雙方在三個月內舉行的第三場經貿會談。這樣的節奏,印證雙方朝著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問題的正確方向穩步前行。
此次瑞典會談的時間點,是在8月12日中美商定的90天關稅暫緩期到期之前。中美兩大經濟體會達成怎樣的會談成果,牽動全球目光。
當地時間28日一早,記者趕到瑞典首相府時,已有不少媒體記者在場等候。“我們從全球增派記者支援報道,期待這一輪談判能有新進展,比如進一步降低關稅或者繼續延長關稅暫緩期。”一名西方媒體記者說。
下午2時許,伴隨密集的快門聲,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車輛相繼抵達首相府。此時,會場外守候的記者已有60多人。
媒體的長槍短炮吸引不少游客和路人圍觀。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游客對記者說:“我們正承受高額關稅,祝你們好運!”
自5月以來,為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中美通過日內瓦與倫敦經貿會談,就解決畸高關稅等問題達成共識,有效推動中美經貿緊張局勢降溫。維護中美對話勢頭,讓中美經貿關系穩下來、好起來,有利于中美、有利于世界。
“貿易戰沒有贏家。”瑞典—中國貿易委員會主席烏爾夫·佩爾松表示,對于眾多深耕中美市場的瑞典企業而言,中美之間保持溝通、避免沖突至關重要。期待新一輪中美經貿會談取得積極進展,“只要有助于降低貿易壁壘、避免沖突升級,都是受歡迎的積極信號”。
芬蘭國家廣播公司評價說,繼日內瓦、倫敦后,中美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經貿會談,表明雙方繼續相向而行,努力維持貿易對話渠道開放,這將對世界貿易局勢產生積極作用。
實踐表明,在兩國元首通話共識引領下,中美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能夠妥善管控矛盾,推動解決分歧,實現互利共贏。
隨著會談逐漸進入“深水區”,中美經貿磋商的議題會更深入,難度也在加大,需要雙方通過坦誠交流,進一步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
“談總比不談要好很多,關鍵要把對話繼續下去。”瑞士西區經濟發展署前署長、經濟學家菲利普·莫尼耶說。
倫敦國王學院副教授柯陽認為,對中美雙方而言,以積極的態度繼續推進對話非常重要。“短期內解決中美一些深層次經貿分歧難度很大,但進一步的雙邊會談有助于緩解緊張局勢,并可能在一些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從日內瓦到倫敦再到斯德哥爾摩,維護來之不易的對話合作勢頭,需要雙方持續相向而行,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為中美經貿關系進一步企穩不斷注入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