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張素)截至8月31日,杭州、北京、廣州三家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案件222473件,審結194697件,在線立案申請率99.7%,在線庭審率98.9%,平均庭審時長29分鐘,比普通線下訴訟節約時間約四分之三。
記者從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3日召開的互聯網法院工作座談會上獲悉上述數據。2017年8月,最高法在杭州設立了全球首家互聯網法院;2018年9月,又增設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作為互聯網技術融入司法領域的“樣板間”和“試驗田”,互聯網法院不斷拓展新興技術應用場景。“探索‘區塊鏈+司法’模式,深化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強化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應用。”他舉例說,通過推進科技與司法工作全方位深度融合,實現司法運行從網絡化向智能化迭代升級。
李少平進一步指出,互聯網法院的實踐價值已不止步于提高審判效率、方便當事人訴訟,案件類型也未局限于批量、小額、簡單的在線糾紛。依托集中管轄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的制度優勢,三家互聯網法院審理了一大批具有填補空白、樹立規則、先導示范意義的互聯網案件,實現了以司法裁判定標尺、明邊界、促治理。
比如,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訴安徽美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案。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杜前說,“淘寶數據產品案”首次界定大數據合法使用的邊界,填補了數據產品權益司法保護空白。
李少平表示,下一步將調整完善互聯網法院管轄范圍,探索跨地域管轄機制,推動確立三家互聯網法院的專門法院地位,科學確定互聯網法院全國布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