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5日電 最高檢25日召開“高質效辦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進毒品問題綜合治理”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在會上介紹,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毒品犯罪6.1萬余人,同比下降14%;起訴毒品犯罪6.5萬余人,同比下降33%。從檢察機關辦案情況來看,近年來毒品犯罪數量總體呈現下降態勢,國家禁毒工作成效顯著。
陳國慶稱,針對不法分子通過寄遞渠道實施販運毒品犯罪問題,檢察機關不斷加大對寄遞毒品犯罪的懲治力度。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寄遞毒品犯罪2100余人。江西檢察機關辦理的黃某海販賣、運輸毒品、洗錢案,黃某海通過快遞販運甲基苯丙胺(冰毒)38.04克,黃某海歸案后否認犯罪事實,檢察機關及時向偵查機關提出23條補充偵查意見,完善證據體系,最終黃某海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三個月。
陳國慶表示,當前一些不法分子將麻精藥品等新型毒品作為傳統毒品替代物進行販運,特別是麻精藥品以不同形式呈現,迷惑性強,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檢察機關依法以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等罪名進行嚴厲打擊。
陳國慶介紹,針對當前非接觸式毒品犯罪、新型毒品犯罪等新情況新特點,各地探索研發毒品案件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增強監督線索發現、識別、分析、處置能力,提升毒品案件辦理質效。浙江、四川、湖北等地檢察機關持續建設涉毒案件“數據池”,精準繪制涉毒人員“數字畫像”,構建涉案人員上下家關系圖,深挖細查余罪漏犯,提升毒品犯罪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