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7月4日電 (梁欽卿)重慶知識產權法庭4日發布的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中稱,重慶知識產權法庭成立三年來,共受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134件,涉及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十余個國家的跨國知識產權糾紛,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法律適用問題日趨疑難、復雜。
2021年6月16日,重慶知識產權法庭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掛牌成立,成為“省級全域管轄,三審合一”的專門化知識產權法庭。三年來,重慶知識產權法庭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4135件,審結13753件。其中,受理民事案件14096件,刑事案件16件,行政案件23件。
重慶知識產權法庭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中,非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商業維權占比高,主要涉及影視劇、圖片等領域的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以及涉及KTV、酒店等場所的侵害作品放映權糾紛等。
同時,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審理難度持續加大。重慶知識產權法庭受理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較多,這些案件除了涵蓋傳統的機械、光電、化學等領域,還日益涌現出涉及前沿科技及復雜技術的案件,特別是微電子芯片、5G通信及高端裝備制造等尖端技術領域。
此外,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新類型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不斷涌現。重慶知識產權法庭受理的涉互聯網知識產權案件數量逐年增長,該類案件涉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的知識產權糾紛不斷出現,相應裁判規則需逐步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來,重慶知識產權法庭依法審理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134件,法庭高效、公正審理涉外知識產權,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例如,法庭審理了全國首例涉及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費率裁決重大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在依法裁定對全球許可費率糾紛具有管轄權的基礎上,判決確定所涉標準必要專利全球費率,最終促成了雙方在全球十余個國家150余件未決訴訟的“一攬子”解決。
在推進多元聯動解紛方面,重慶知識產權法庭依托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簽署的交流合作協議,開展涉外知識產權案件訴調對接工作,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助力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訴調對接機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