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薄雯雯 賴紈伶)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長聘正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王棟12日在一場講座上表示,中美兩國應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基礎上形成“新接觸共識”。
圖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長聘正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王棟。薄雯雯 攝王棟當天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全球化趨勢與美國對華政策演變》為題目進行演講。該講座是“美國大選2024與中美未來”系列講座之一,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辦。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王棟認為,百年變局下的全球化出現數字化、區域化、慢速化、再全球化等新特征。他指出,與“另起爐灶”的“新全球化”不同,“再全球化”是通過內部改革來實現對現有國際架構的升級,將由華爾街新自由主義所主導的全球化格局轉變為由新興國家所主導的更為普惠、均衡、包容的全球化。
談及美國對華政策,王棟以“刻舟求劍”的寓言形容美國精英長期以來的對華“接觸共識”,即美國將中國視為需要被“轉變”、“整合”并“納入”到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的“他者”,期望在經濟和政治上逐步把中國變得同美國一樣。他指出,這種“舊接觸共識”存在嚴重的認識論謬誤。
對于中美關系新范式,王棟提出中美應形成以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為基礎的“新接觸共識”。他認為,中美應成為應對共同挑戰和維護全球秩序的兩個穩定支柱,與其他國際利益相關方一道,共同推動全球秩序朝向更加和平、穩定和繁榮的方向發展。
王棟表示,“新接觸共識”要求摒棄零和思維,采取正和思維,新時期中美兩國的正確相處之道應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