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8月26日電(記者 趙曉)瞄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山東突出重點領域,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緊扣事關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精準發力,落地系列務實舉措,加快形成現代產業、有效需求、數字經濟、鄉村振興、區域協調、改革開放、綠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發展和輿論宣傳“十個新優勢”。
中共山東省委26日在濟南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山東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記者從中獲悉,山東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8月23日至24日在濟南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山東省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的意見》,研究部署了新征程上山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的思路舉措。
中共山東省委26日在濟南召開新聞發布會。山東省委宣傳部供圖山東省委常委、秘書長,省委新聞發言人范波在會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總量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質效顯著提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該省將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努力在破解發展難題上攻堅突破,以改革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完善擴大內需政策體系。
范波表示,山東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謀劃了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事項,提出要素市場化綜合改革試點、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美麗中國先行區等50多項試點、試驗、示范、先行。“這些改革舉措,山東特色濃、改革味道足,將有效激發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據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孫愛軍介紹,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山東提出系列引領性、示范性強的重大改革舉措,將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我們將結合實際,細化改革舉措,推動出臺加快先行區建設的意見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
作為對外開放大省,山東正聚力建設好制度型開放示范區。山東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陳飛介紹說,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5年來,18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全省得到復制推廣。上合示范區“四個中心”建設也邁出堅實步伐,圍繞物流、貿易、投資等7個領域,累計推出100項制度創新案例。
“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大力度開展先行先試,推動重點領域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上同國際規則對接,建設好制度型開放示范區,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全省改革開放‘試驗田’和經濟發展‘增長極’的作用。”陳飛表示。
山東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還一體謀劃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從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等方面,部署一系列具體改革任務。
山東省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省新聞辦主任襲艷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說,該省深入總結近年來文化建設的經驗成效,進一步提出創新舉措。比如,著眼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山東提出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以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為載體,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積極推動文化“走出去”。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著力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深化制度型開放,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山東已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發出動員令,逐步打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