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9月3日電 題:山西千余醫生接續開展醫療援非
中新社記者 范麗芳
“在非洲需要幫助時,中國從未缺席過。”近年,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雙方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拓展。自1975年山西省開展醫療援非以來,共向多哥、吉布提、喀麥隆三個國家派遣醫療隊69批、1441人次,先后有395人次獲受援國“騎士勛章”等多項國際榮譽。
讓醫療技術福澤民眾
不久前,吉布提貝爾蒂耶醫院成功實施該院首例無超聲引導神經阻滯麻醉,手術由山西援非醫生郭飛與當地醫生攜手合作完成。此類“填補空白”的突破性成就,在山西援非醫療合作歷程中屢見不鮮。
“吉布提痔瘡患者多,現有治療方式多采用傳統外撥內扎術,術后疼痛明顯,復發率高。”山西援非醫生朱鋒推廣了創新療法,減少創傷面積的同時,減輕患者疼痛,大幅降低復發率。
讓中醫精髓再放異彩
針灸、推拿、拔罐……以“簡便驗廉”著稱的中醫適宜技術,成為非洲民眾青睞的診療和養生保健方式。
“中國醫生,我知道你能幫我。”2024年8月初,一名吉布提患者再次步入吉布提貝爾蒂耶醫院診室,見到熟悉的中國面孔,“心里踏實多了”。去年,他因左側面部癱瘓接受針灸治療,癥狀明顯改善,今年,右側出現面癱后再次尋求中醫幫助。
正是因為患者的信任,山西援非醫生茹梁艷在結束一年的援吉布提醫療任務后,選擇繼續留下。其間,她和隊員們通過中醫知識講座、中醫技術培訓,運用中醫經絡理論、結合脈診和觸診等,教授當地專業技術人員學習針灸。其中,一名學生已能獨立完成中風后遺癥的診治工作。
讓援助內涵持續拓寬
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是中國對外醫療援助的創新模式。
自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與多哥構建對口合作機制以來,雙方在設備援助、信息化建設、專業人才培育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2023年12月,非洲多哥醫院的三位醫生在中國醫生的指導下學習骨科醫術。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2023年,我在中國山西進行半年的專業培訓。在中國的學習經歷,以及山西醫生到我的家鄉開展援助,讓我觸動很大,也深刻影響了我的職業生涯。”卡拉東戴地區中心醫院手術室創傷外科醫生助理AKADE Koffi T表示,得益于中國醫生的長期幫助,他和同事們的診療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如今,山西可常態開展與多哥的遠程會診。中國(山西)第27批援多哥卡拉醫療隊隊長武瑞濤介紹,截至2023年底,該隊已完成27次遠程會診,11次疑難病例討論。
此外,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正籌劃與吉布提在“中醫中心”與“創傷骨科中心”建設方面的對口醫院合作新機制,此舉將進一步創新合作形式,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