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攝
圖②:學者們在交流討論。
楊國慶攝
圖③:學者們在聽學術報告。
楊國慶攝
圖④: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式現場。
本報記者 肖家鑫攝
圖⑤:尼山旅游度假區魯源村。
宋大壯攝
圖⑥:尼山旅游度假區魯源村一角。
宋大壯攝
"> 圖①:尼山講堂外景。
王 超攝
圖②:學者們在交流討論。
楊國慶攝
圖③:學者們在聽學術報告。
楊國慶攝
圖④: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開幕式現場。
本報記者 肖家鑫攝
圖⑤:尼山旅游度假區魯源村。
宋大壯攝
圖⑥:尼山旅游度假區魯源村一角。
宋大壯攝
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于7月9日至10日在山東曲阜尼山舉辦。本屆論壇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為主題,下設“文明的起源與未來發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視野下的家庭意義與社會發展”“人工智能發展與人類文明走向”“齊魯文化與世界文明”等6個分議題。圍繞大會主題和分議題,論壇舉辦了2場主旨演講、4場高端對話、8場分組對話會,同時還舉辦7場平行論壇。本屆論壇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儒學聯合會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本屆論壇參會嘉賓500余人,其中國際嘉賓近300人,包括外國政要和前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代表、知名專家學者,來自70多個國家。
從2010年至今,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經舉辦了11屆。2010年9月,首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濟寧泗水圣源書院舉辦。自此,嘗試用對話化解不同文明之間的偏見與誤解,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共生,成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堅持的價值理念。
提起尼山,你會想到什么?不少人會想到孔子,因為尼山是孔子的誕生地。對于從事比較哲學與儒學研究的美國夏威夷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安樂哲來說,他眼中的尼山是不同文明之間對話交流、全球學者共同探討文明價值的地方,因為尼山有一個重要的交流互鑒平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
從首屆聚焦“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到第三屆論道“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從第五屆在“同命同運 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探討責任與擔當,到去年共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始終緊扣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為不同文明搭建對話交流平臺,不同文明也在尼山留下交流互鑒的珍貴印記。
“在全球不確定性籠罩下,促進對話、推動交流互鑒、攜手共創美好未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我認為,這樣的對話倡議恰逢其時,也至關重要。”出席本屆論壇開幕式的馬爾代夫副總統侯賽因·穆罕默德·拉提夫表示。
“論壇主題啟示我們:現代化絕非忘記歷史,恰恰相反,能否負責任地實現現代化,這依賴于我們能否銘記本源——明辨自身是誰、從何而來、以何種價值走向未來。”柬埔寨王國國務大臣陳樂提在開幕式致辭中說。
在山東大學教授、韓國首爾大學終身教授金光億看來,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選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作為主題,已經道出對待不同文明、不同文化應有的共識與態度。“各美其美”指的是每一個國家、民族或社會都有自己的文化,人們應該承認并尊重每一種文化。“美美與共”是指每個文化雖然不同,但能夠互相承認、共存,是一種能實現互相尊敬、平等交流的狀態。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國承彥說,這一主題通俗易懂、全面深刻地呈現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仁愛”“大同社會”等價值觀念,是儒家思想在現代語境下的具象化表達。同時,這一主題也體現了一種處理國際關系與文明關系的鮮明態度,即反對“單邊主義”“利己主義”,倡導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在全球現代化道路上成就他人的美好、實現共同的美好,更好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本屆論壇還突出學術性、思想性、國際性,舉辦38場學術活動,其中主論壇16場,平行論壇22場。來自世界各地的40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現場參會,其中,國外專家學者220余名、國內專家學者180余名。超過230名學者在38場學術活動中演講和對話。論壇學術活動增加了高端訪談、高端對話、分組對話等互動形式,以更好實現與會者的互動交流。
為做好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本屆論壇邀請國內外主流媒體記者現場報道,同時邀請外國主流媒體記者和自媒體人實地采訪,切身感受文明交流互鑒的成果和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舉辦多場“尼山杏壇”,由知名專家學者現場演講,同步制作多語種視頻節目。配合本屆論壇,孔子博物館還聯合故宮博物院舉辦“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讓更多人感受儒家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深遠影響。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