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經濟發展根基,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經濟發展向內需主導轉變,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我們深刻認識到,內需市場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于大國來講,內需市場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適應外部經濟環境和條件的重大變化,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基本立足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廣闊市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釋放內需潛力,使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2013年至2024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5%,投資率保持在40%以上、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在40%左右。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定不移把擴大內需作為關鍵著力點。大力提振消費、提升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進一步加大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支持力度,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實施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積極支持家裝消費品換新。抓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落實,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加快拓展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托幼、家政、數字等服務消費。持續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統籌好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傳統和新興產業發展、“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加強投資管理,著力提高投資的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加力實施“兩重”建設,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盡早下達今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高標準抓好組織實施,確保建設任務干一件、成一件。扎實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圓滿收官,及早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擴大高水平開放,這為高質量發展拓展廣闊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更好爭取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我們深刻認識到,開放是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重要法寶。高水平開放能夠吸引更多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扎根中國,通過與國內企業深化合作,顯著提升國內企業的供給能力和產品服務質量,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貨物貿易規模從2012年的24.4萬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43.9萬億元,中歐班列開行累計超過11萬列,利用外資質量持續提升,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定不移用好全面擴大開放這一重要法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繼續用好多雙邊合作機制,加強對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等多邊平臺戰略運籌,用好世貿組織等多邊框架;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統籌管理,深化與共建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繼續深化與共建國家經濟發展領域經驗交流,加快推進創新、數字、綠色、健康、冰雪、空中絲綢之路等建設。落實好擴大開放新舉措,創新提升服務貿易,在電信、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領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開放舉措,擴大服務產品出海;研究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有關政策,穩妥有序推進境外投資合作,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進一步優化提升開放平臺,繼續辦好進博會、服貿會、數貿會等國家級重點展會,不斷完善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新優勢的關鍵。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能不能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加以認識。我們深刻認識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只有高度重視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把更多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科技創新事業不斷發展。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61萬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68%,已接近OECD(經合組織)國家2.73%的平均水平,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定不移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壯大新發展動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技術革命性突破、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開展人形機器人、未來能源等重點領域產業創新工程,聚焦重點領域制定分行業“人工智能+”實施意見。布局建設未來產業,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儲能等前沿領域,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暢通資金市場化管理與退出機制。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支持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加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強化標準引領、推進整合重組等方式,出清無效低效產能,鞏固和擴大領先優勢,構建健康有序的創新生態。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通盤考慮內外部風險挑戰,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我們深刻認識到,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工作中要把安全同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多措并舉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效穩住經濟大盤,把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科學把握國家安全形勢發展變化新特點新趨勢,牢固樹立和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2024年糧食總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煤、油、氣、電、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持續提升,數據安全能力建設持續推進。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定不移守牢把穩安全發展底線。狠抓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力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種業振興行動,切實保障國內糧食穩定供給、市場平穩運行。大力提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堅持能源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務實開展國際能源合作。建立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統籌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全力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同時,繼續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扎實做好公共安全工作。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