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區委宣傳部供圖
"> 廣東佛山南海區西樵山天湖公園水上飛獅表演。
南海區委宣傳部供圖
黃繼明攝(新華社發)
"> 游客在廣東佛山禪城區南風古灶旅游休閑街區與佛山醒獅互動。
黃繼明攝(新華社發)
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組委會供圖
"> 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閉幕式現場。
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組委會供圖
中晨電影小鎮文化產業園供圖
"> 游客在遼寧沈陽中晨電影小鎮文化產業園拍照打卡。
中晨電影小鎮文化產業園供圖
海??龍攝
"> 青海西寧街頭裸眼3D大屏上的雪豹元素。
海??龍攝
海??龍攝
"> 小朋友在跟雪豹立牌合影留念。
海??龍攝
遼寧沈陽持續整合城市喜劇元素,聯動文旅資源——
喜劇之城,生產更多歡樂
本報記者 劉佳華
一座“喜劇之城”,充滿笑語歡聲。近日,第二屆中國(沈陽)喜劇電影周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編劇鐘一鳴參加了多項活動,盡管奔忙,笑容不減。
“喜劇電影人暢聊如何為觀眾帶來更多笑聲,感覺像是過節!”鐘一鳴是沈陽人,對家鄉充滿自豪,“沈陽已是大家公認的‘喜劇之城’。”
提起沈陽,人們想到的,既有從這里走出的眾多笑星,也有二人轉、小品等曲藝的蓬勃發展。沈陽近年來持續整合城市的喜劇元素,舉辦喜劇電影周,將相關主題活動與文旅資源、商業場景聯動,打造城市文化IP,不斷擦亮“喜劇之城”名片。
作為本次喜劇電影周開幕活動舉辦地,沈陽中晨電影小鎮文化產業園里滿是前來參觀的游客。在這里,游客既能“一步邁入電影中”,也能欣賞評書模仿秀、即興相聲表演,還能到劇組報名當群眾演員……電影周期間,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萬人。
“我們要努力打造喜劇電影界的‘橫店’。”產業園負責人費晨光說,“喜劇刻在沈陽人DNA里,人均段子手,幽默隨時抖!”
各類文旅產業、商業場景也在為“喜劇之城”增添新活力,許多游客來到沈陽,就是為了“直奔快樂”。
天津市民王昊哲一家趁著周末來到沈陽,行程滿滿當當:參觀電影小鎮,在電影海報墻邊拍照打卡;走進1905文化創意園,現場觀看即興喜劇……“充實又愉快,全家都開心!”王昊哲說。
喜劇電影周開幕當天,遼寧發布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涵蓋支持劇本創作、獎勵小成本電影等,最高扶持額度達1000萬元;沈陽市委宣傳部攜手多家單位成立“中國·沈陽喜劇電影產業聯盟”,構建從創意孵化、內容生產到發行傳播的全鏈條生態。
在中晨電影小鎮文化產業園里,一個劇組正在拍攝。劇組外聯制片夏爽說:“可供拍攝的場地越來越多,場景越來越豐富。”
廣東佛山傳承發展非遺醒獅文化,傳播當地形象——
龍獅故事,演繹城市精神
本報記者 李 剛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天湖公園,82根水上梅花樁陣高低錯落,兩只身披金紅麟甲的醒獅飛身上樁,在直徑20厘米的樁頂完成“180度轉體”“鉗腰飲水”等驚險動作;雙獅跳上圓形擂臺,撲咬、閃避、騰挪,鼓點愈急,動作愈猛,贏得滿場喝彩。
“樵山之巔,獅王爭霸”,這項醒獅文化表演賽事已持續20多年。醒獅起源于佛山,不僅是嶺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符號,也是佛山人心中重要的文化標識。2006年,廣東醒獅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佛山有數千支民間醒獅隊,每逢節慶、廟會都要舉辦獅會。“生于野草,活成雄獅”,佛山功夫、非遺醒獅等文化IP,成為佛山“敢想敢干、敢為人先”城市精神的鮮活注解。
電影《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中,佛山醒獅文化鮮活生動。“龍獅源地、飛鴻故里”西樵鎮,是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中國龍獅名鎮”。西樵山下,黃飛鴻獅藝武術館的舞獅每日上演。講解員莫淑霞說,佛山醒獅將武術、舞蹈和音樂等融為一體,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在西樵鎮,龍獅運動及龍獅文化已經深入校園、村居,基本村村有獅隊;醒獅操在佛山的中小學校推廣,成為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花式”課間操。
佛山圍繞“雄獅少年”等文化IP,以“體育+”“影視+”的形式講好文化故事。一方面,打造“半山扒龍船”、“黃飛鴻杯”獅王爭霸賽、獅王巡游、千人詠春等品牌賽事,創新傳播方式和體驗場景,吸引不同年齡群體參與關注;另一方面,以文化帶動文旅產業,發展旅游演藝和影視產業,“樵湖夜色晚8點”等文藝晚會免門票開放,圈粉市民游客。南海區出臺龍舟、醒獅文化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致力于講好龍獅故事,傳播城市形象。
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才能更好為城市發展注入年輕、創新的新鮮血液。在佛山,醒獅這一古老又新潮的文化語言,正在演繹“文化為媒,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青海西寧發布雪豹形象標識,激活高原生態文化——
雪山精靈,化身文旅資源
本報記者 賈豐豐
上午9點不到,青海西寧野生動物園的雪豹館前已經圍滿了游客。性格霸氣的“凌不服”、憨態可掬的小公主“凌夏”、人工繁育的“傲雪”……神秘的雪山精靈化身人氣“頂流”,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打卡,成為西寧的一張亮麗名片。
西寧野生動物園是全國唯一的雪豹繁育研究基地。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副主任齊新章介紹,國內公開飼養展出的雪豹約20只,其中12只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除了3只人工繁育雪豹外,其余均來自野外救護。
雪豹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擁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威猛的外形,被譽為“雪山之王”。西寧周邊是雪豹種群交流、遷徙的重要地帶。“持續開展的綠化工程,讓昔日荒山披上層層新綠。”齊新章說,“近年來,西寧市周邊區域布設的紅外相機多次捕捉到雪豹身影,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等地甚至記錄到雪豹育幼的珍貴畫面。”
如何讓神秘的雪豹成為文旅融合的寶貴資源?從2024年開始,西寧探索雪豹文化與“賞、游、購、學、健、娛”的全方位融合。依托西寧野生動物園,西寧設計了“研學+旅游”“生態+旅游”等定制線路與產品;立足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設目標,西寧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元素,發布雪豹形象標識和城市IP形象,培育“雪豹之都”城市品牌。
漫步西寧街頭,雪豹元素隨處可見:從裸眼3D大屏上的雪豹秀,到街頭巷尾、各類店鋪里的雪豹玩偶、冰箱貼、抱枕,再到雪豹手提袋、明信片等演唱會伴手禮。西寧還策劃雪豹探秘之旅、打造雪豹生態露營地,讓以雪豹為代表的高原生態文化“活起來”。“我們已設計雪豹相關文創產品26款,依托‘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青海文化旅游節’‘河湟市集’等重點文旅活動進行推介,實現了經濟效益、產品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西寧市委宣傳部干事陳晶宇介紹。
高原的月光從遠山升起,湟水河畔華燈初上,“雪豹之都”正張開熱情的懷抱歡迎八方賓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4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