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嘉興經開區塘匯街道,文化特派員蔣莉萍通過交流座談會、實地走訪,開展非遺剪紙、拓印等活動。她是浙江文化特派員中的一員。在浙江,來自高校、媒體、藝術機構的專業人才作為文化特派員,如今已舉辦萬余場文化活動,組建上千支村民文藝隊伍。在廣闊鄉村,一場以文化滋養鄉土、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正在蓬勃展開。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指出要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首次提出探索實施文化產業特派員制度。各地紛紛推動文化特派員制度落地。文化特派員深入調研,摸清鄉村文化家底,確定幫扶重點,提升鄉村人文價值,增強鄉村審美韻味,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結合當地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文化特派員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探索文化創新之路。在河南信陽光山縣東岳村,文化特派員通過設計吉祥物、打造互動體驗空間,讓非遺煥發新生,傳承中心周末人流量突破萬人。浙江嵊州市的“越劇文化特派員”將移風易俗、反詐宣傳、文明出行等時代主題融入傳統越劇,將文明新風尚唱進百姓心坎里。這些成功案例表明,文化特派員可以依據鄉村文化資源的特性與當地社會需求,靈活創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在當代社會肌體中有效“表達”與“生長”,從而發揮出服務人民、滋養心靈的更大作用。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一環,文化特派員在其中大有可為。各地鄉村的產業基礎與發展潛力各異,文化特派員需量體裁衣,為鄉村產業注入活力。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駐村指導員推出苗繡服飾等系列產品,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帶動多名留守婦女就業。廣東佛山市丹灶鎮文化特派員盤活17處閑置空間,發展網紅民宿、潮玩營地。這些由文化特派員推動的特色項目,或是依托古建筑、古遺跡等資源,規劃特色文旅線路,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或是助力工藝創新與品牌建設,推動產品走向市場;或是結合當地民俗文化,開發研學項目、文創產品,讓鄉村產業在文化賦能下實現多元化發展,既保留了鄉土文化的個性,又注入了現代產業基因。當傳統工藝對接現代市場,當歷史遺跡變身文化熱土,鄉村發展便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也應該看到,鄉村里散落著無數文化瑰寶,但各地文化資源的類型與現狀千差萬別。有的鄉村文化隊伍薄弱,缺乏專業的文藝人才與組織者;有的鄉村雖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卻因缺乏推廣而默默無聞;還有的鄉村擁有非遺項目,卻面臨傳承困境。要使其充分發揮作用,需精準對接鄉村的資源稟賦。
因地制宜,精準發力,需政府強化頂層設計,尊重地方特色,避免“一刀切”的考核標準,鼓勵文化特派員深耕細作。文化特派員也需不斷拓寬視野,提升跨領域整合能力、市場對接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以更好地回應時代與鄉土的需求。政府、社會與文化特派員協同發力,方能讓這支新時代的“文化輕騎兵”在廣袤鄉村沃土上馳騁,讓文化的星火匯聚成照亮鄉村的一盞盞明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