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量75億支,這里的牙刷賣全球
揚州日報記者 鄭露莎
在位于江蘇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的一家牙刷智能工廠,近200臺自動機器人正同時揮舞“手臂”,自動完成注塑注膠流程;在這里,通過引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流水線等設備,配合企業與專業科創團隊設計開發的軟件系統,生產、存儲、搬運、檢測環節無需人工操作。
這只是杭集這個小鎮推動牙刷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
刷絲直徑僅0.1毫米,可避免低溫環境下牙齦出血、刷柄可生物降解的定制牙刷,登上了我國的極地科考船;刷毛更細膩綿軟、刷柄更有韌性的竹制牙刷,憑著品質敲開了阿聯酋迪拜高端酒店的大門;數字化牙刷通過掃描探頭實現可視化檢測,配合口腔模型算法反饋口腔狀況,能給出相應健康方案……
如今,杭集鎮成為全球最大牙刷生產基地,年產牙刷75億支、產值達130多億元,占國內市場八成以上,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每3支牙刷,就有1支產自這里。
杭集的一批牙刷龍頭企業,正積極轉型為“一站式口腔護理解決方案”提供者,產品線從牙刷拓展到牙線、齒間刷、漱口水、沖牙器……向口腔護理全產業鏈進發。
“我們正進一步加快數智賦能和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牙刷、酒店日用品企業向高端日化、健康產業迭代換新。”杭集鎮副鎮長劉銳說。
你手機貼的膜,說不定就產自這里
安徽日報記者 陳 成
“貼膜不?防窺的、鋼化的、水凝的……本地廠子出的,大家都愛用!”安徽太湖縣步行街,攤販見有客人經過,熱情招呼。
這些功能各異的手機膜,都源自太湖縣,但手機貼膜其實只是太湖縣功能膜新材料產業的較小一部分。截至2024年底,太湖縣已集聚功能膜新材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0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6家,功能膜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突破50%,達45.29億元。
太湖縣這個小城,從無到有,培育出一個功能膜新材料產業集群。
十幾年前,位于上海的金張科技計劃轉移,太湖縣主動對接,把項目爭取下來。落戶太湖縣以來,金張科技從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攀爬,產品現已涵蓋智能手機顯示屏保護用功能膜、新型顯示屏外功能膜和屏內重要光學膜等多個領域。如今,金張科技還像塊“磁石”,把其他產業鏈伙伴一個個“吸”到了太湖縣。
太湖縣按照集群發展思路完善產業生態,沿著產業鏈上下游“順藤摸瓜”、延鏈補鏈,形成從基膜、涂層等上游材料,到偏光片離型膜、光學膠等中游產品,再到顯示模組、半導體應用等下游環節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太湖縣共有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6家屬于功能膜新材料產業。
一套健身器材,這里能全鏈條配齊
大眾日報記者 賀瑩瑩
登錄后,客戶李超的身影便出現在山東寧津縣一家健身器材公司的智能系統里。
在這家公司的智能體驗區,李超通過注冊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健身房系統,進行體質檢測后,體脂率、肌肉量等數據上傳,一套量身定制的健身方案隨即彈出。
“這是與DeepSeek合作的新款智能設備,連運動發力角度都能實時糾正。”該公司總經理劉新利說。
寧津縣有健身器材企業2986家,產品銷至1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當地健身器材產業年產值突破139億元。
從一塊鋼板到一臺成品,在這里,健身器材能實現全鏈條“寧津配”。
寧津縣發揮五金機械制造產業基礎優勢,引導小微企業進行配套生產,聚集200余家配套企業,原材料及配件本地配套率超95%。
一臺健身器材從原材料采購、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不出縣城即可完成,研發周期縮短40%,生產成本降低30%。
寧津縣健身器材制造集群內,規上企業研發平臺覆蓋率達100%,擁有8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產業累計擁有專利14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60項。
企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勢頭正勁。目前,全縣的健身器材企業投入智能化改造資金近18億元,設備“換芯”率超80%,生產效率平均提高了200%。
(孟娟、鄭若祥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10 版)
相關閱讀:
八方速遞
秦巴物產以“特”取勝
延長巖畫“生命” 守護文化符碼
冷涼蔬菜憑“優”走俏
在黨群服務中心過暑假
到村里培養“法律明白人”
白茶良種傳“香”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