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區公益托管,是基層治理與民生服務的創新窗口,把這項“關鍵小事”做細做實做溫暖,從制度上加以保障,在內容上進行創新,讓社區托管服務惠及更多家庭
暑期來臨,孩子放假了,家長還在上班,特別是對城市“雙職工”家庭來說,面臨孩子假期“無人管、沒地去”的現實難題。
如何在假期讓“看護難”不再成為家庭的煩惱?社區主導的公益性托管服務兼具“家門口”的便利性和“低門檻”的親民性,受到了家長們的青睞。“家長外出上班,社區幫忙帶娃”,有效減輕了家庭負擔。
早在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鼓勵各地為學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務。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從單一看護到融合知識教育、興趣培養等多維服務,托管方式和內容持續升級。比如,重慶渝中區大溪溝街道勝利路社區,托管班老師帶著孩子們打太極拳,讓孩子們“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江蘇宜興市新街街道氿南社區招募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引導孩子們閱讀課外讀物,同時開展防溺水、防電詐等安全教育;江西撫州市崇仁縣黃家社區整合轄區多方資源,打造集學習輔導、興趣培養、安全教育為一體的暑期托管中心,服務內容更加豐富。
考慮是否選擇社區托管時,不少家長也存在顧慮。社區師資專業性如何、課程內容有趣與否、服務管理是否到位、孩子安全能否保障……這些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托管主體應及時作出回應,不斷細化優化托管模式,真正讓社區公益托管從“有”到“優”。
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社區公益托管是基層治理與民生服務的創新窗口。要讓社區托管真正托舉起青少年的“安心暑假”,仍需在機制和服務上持續創新、精耕細作。比如,加強專業力量與社區志愿相結合,探索“專業教師+志愿者”的雙軌服務模式,鼓勵高校、專業機構與社區合作,參與課程研發與教學;結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用心用情設計課程,更加注重多元融合,同步開展作業輔導與興趣拓展,既長知識,又添樂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今年暑期,湖北咸寧市咸安區溫泉街道強化安全管理,構建“1名社區‘兩委’+1名班主任”現場值守架構,確保每個托管班全程有專人負責安全保障與秩序維護,讓家長和孩子更加安心;北京懷柔區泉河街道開放路社區啟動“少年啟航、夢想發光”少年科普夏令營,既有科普啟蒙、創意制作,也有體育運動、無人機飛行體驗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也應看到,托管服務為家庭減負紓困,但家長不能“一托了之”。青少年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更離不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陪伴與情感聯結。暑假是親子交流的寶貴時光,下班后的一頓飯、臨睡前的一段話,都會成為孩子記憶中的溫暖注腳。
暑期社區公益托管,不僅僅是“托”和“管”,更是青少年走出校園、拓展生活的重要途徑。把這項“關鍵小事”做細做實做溫暖,從制度上加以保障,在內容上進行創新,讓社區托管服務惠及更多家庭,方能讓家長有所托,孩子有所獲,撐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夏日藍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