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長青 賈菁宜)今年以來,洛南縣紀委監委聚焦社會救助領域的“政策落地打折扣、救助對象識別不準、資金發放慢半拍”等痛點堵點,推出“室組聯動+嵌入式監督”模式,通過“駐點辦公摸實情+全程跟進督整改”的方式,督促縣民政局排查整改問題47個,確保民生紅利不縮水、不落空。
洛南縣紀委監委督促各鎮(街道)、民政等部門采用“信息比對+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相結合方式,對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開展拉網式核查;嚴格監督執行新增對象“凡進必核”,在冊對象“定期復核”的要求,動態實現“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
為嚴防“人情保”“關系保”,專項監督小組嚴格執行“逢救助必比對、有線索必核查”的要求,督促縣民政局累計開展專項抽查19次,對各村(社區)公示的救助程序、標準、對象、金額等逐項“過篩子”,深挖徹查優親厚友、吃拿卡要、虛報冒領、責任缺失、監管不力等問題線索5件。此外,推動民政局升級“智慧民政”系統,篩查預警信息400條,打破戶籍限制實現動態監測、分類救助,從源頭筑牢風險防控屏障;督促社會救助領域把為民辦實事作為落腳點,辦成民生實事18件,比如推廣政府購買照護照料服務,惠及2600多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讓監督既有力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