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起火的充電寶給行業內卷拉響警報
國內充電寶召回風波持續。7月6日凌晨,羅馬仕正式發布停工停產放假通知,停工時間為自2025年7月7日起持續6個月。而就在三天前,這家公司否認了倒閉傳聞。
此事源于充電寶在機艙內起火事件頻發,充電寶行業面臨信任危機。為切實保障航空運行安全,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與此同時,多家行業龍頭緊急召回超120萬件充電寶,而快遞企業則將召回的充電寶列入收寄禁區。一時間,充電寶成為“高危產品”。
梳理整個事件不難發現,問題的關鍵在于涉事充電寶企業的上游電芯供應商,供應商為了“降本”,將電芯生產任務外包給江西某電池代工廠,而該代工廠在生產中違規替換了電池正負極間的隔膜原材料。
近年來,隨著充電寶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更新迭代的主基調由原本的技術升級,變為簡單粗暴的擴容。動輒10000mAh成行業標配,但與之對應的卻是市場價格的不斷下探。以羅馬仕某款20000mAh充電寶為例,該產品售價從2021年的140元降至2025年的69元。而一枚安全可靠的優質電芯,成本約為40元至50元。
一邊是“容量競賽”,充電寶越做越“大”;另一邊是“價格戰”,企業的利潤一點點被侵蝕。這種“內卷式”競爭使得企業不得不尋求低價外包,以便壓縮成本。可以說,這種競爭模式違背了經濟運行基本規律,也是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激發創新活力、提高發展效率的大敵。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今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不僅是充電寶行業,近期多家光伏、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也發聲“反內卷”。毫無疑問,“內卷式”競爭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使得企業陷入無序、惡性競爭的循環之中,忽視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嚴重阻礙行業發展。在筆者看來,未來可以從三個層面著手,推動各行各業“反內卷”。
政策層面,應進一步強化法律與信用約束,嚴懲低價傾銷行為,避免單一行業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市場。行業層面,應達成協作共贏的良性競爭生態,避免低價無序競爭。企業層面,要從“價格戰”轉向價值創造,走技術差異化路線,以供應鏈協同的方式合理壓縮成本。
無數成功案例證實,提高技術壁壘與全球化戰略是“破卷”的雙引擎,實現供應鏈共贏才能避免“零和博弈”。此次充電寶起火并引發大批次召回的教訓也給行業內卷拉響警報:唯有堅守“安全成本不可壓縮”的鐵律,才能真正實現價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