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武裝沖突和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多地引發廣泛關注。此次蘇韋達省沖突因何而起?目前當地局勢如何?以色列所謂“保護德魯茲人”有何考量?此次沖突將如何影響未來敘利亞局勢?
沖突因何而起,當地現況如何?
此次蘇韋達省武裝沖突的導火索是當地德魯茲武裝派別和貝都因部落之間的矛盾。7月早些時候,當地一名德魯茲青年遭貝都因部落人員“襲擊和搶劫”。作為報復,德魯茲武裝人員“扣留”數名貝都因部落人員。雙方沖突于13日嚴重升級,迅速擴展到蘇韋達省多個地區。
14日,敘利亞政權以化解沖突、保護平民為名,派遣武裝力量前往蘇韋達省,敘政權武裝力量很快便與德魯茲武裝派別發生交火,雙方在該省首府蘇韋達市發生激烈巷戰。
敘南部爆發沖突后,以色列立即作出反應,連續打擊敘政權在蘇韋達省、德拉省的軍事目標。16日,以色列升級打擊行動,猛烈空襲敘首都大馬士革“總統府”附近地點和敘“總參謀部”大樓。
這是7月16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拍攝的在以色列空襲中受損的敘“總參謀部”大樓。新華社發(阿馬爾·薩法爾賈拉尼攝)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數小時后,敘政權宣布在蘇韋達省達成新的停火協議,其政權武裝力量開始撤離蘇韋達市。
不過,蘇韋達省17日局勢依然緊張。身在蘇韋達省的新華社報道員當天中午從他避難的農村地區回到蘇韋達市。他說,城市街道上和居民房子里都有在沖突中被打死的人的尸體。
另據敘當地媒體報道,敘政權武裝撤出后,德魯茲武裝派別和貝都因人再次發生沖突。
“保護德魯茲人”,以色列意欲何為?
以色列以“保護德魯茲人”為由介入敘南部沖突,有雙重考量。
一是以色列德魯茲人和敘利亞德魯茲人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系。蘇韋達省發生的沖突引起以色列德魯茲人不滿,以色列政府借此打出保護德魯茲人的旗號,實際是要阻止敘政權將武裝力量派入敘南部地區。
7月16日,在以色列占領的戈蘭高地,德魯茲人聚集在緩沖區附近。新華社發(賈馬爾·阿瓦德攝)
德魯茲人主要分布在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及其占領的戈蘭高地。
二是以色列認為敘德魯茲人是制衡敘政權的天然盟友。在中東政治博弈中,以色列尤其擅長拉攏庫爾德人、德魯茲人等少數族裔或宗教派別對抗、制衡敵對的阿拉伯國家,這一點在敘利亞境內表現得尤其明顯。
此次沖突將如何影響敘利亞局勢?
沖突可能對敘政治過渡進程產生深遠影響。敘政局劇變以來,敘政權致力于將所有武裝派別納入國防部門管理,掌控所有領土。
此次敘政權以化解沖突、保護平民的名義介入蘇韋達省沖突,主要目的是實現對該省的實際控制,解決當地德魯茲武裝派別問題。
2011年敘內戰爆發后,阿薩德政權在蘇韋達省控制力大幅下降,近年來當地安全事務基本由德魯茲武裝派別掌控。去年年底敘政局劇變以來,新政權一直尋求實現控制敘全境,但與蘇韋達省武裝派別的談判一直未能取得進展。
7月15日,敘利亞安全部隊準備進入蘇韋達市。新華社發
以色列強勢介入后,敘政權在蘇韋達省取得的成果很有限,這對其權威造成打擊。
接下來,敘政權需處理好兩對復雜關系。
一是對外與以色列的關系。以色列猛烈空襲大馬士革一事說明,盡管以色列與敘政權近期進行了間接或直接接觸,但仍然不信任敘政權。以色列一再要求在敘南部三省建立“非軍事區”,這對敘政權十分不利。
敘政權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17日在電視講話中表示,敘利亞無意與以色列開戰,但以色列為了建立所謂“非軍事區”,仍有很大可能繼續空襲敘境內目標。
二是對內與德魯茲人、庫爾德人的關系。敘政權在此前談判中態度強硬,要求將所有武裝派別納入國防部門管理,堅決反對庫爾德人提出的“聯邦制”要求。在蘇韋達省遇挫后,敘政權控制敘全部領土的努力將面臨挑戰。庫爾德人主導的“敘利亞民主力量”控制敘東部和北部大片地區,其軍事實力遠在德魯茲人之上,更難強取。
此外,此次敘南部沖突造成雙方大量人員傷亡,將進一步加劇德魯茲人和敘政權的緊張關系。受長年內戰等因素影響,敘利亞不同族群和教派之間本就缺乏互信,此次沖突有可能進一步損害敘少數族裔與新政權的關系。(記者:程帥朋、冀澤、吳寶澍;視頻:王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