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克羅地亞科馬爾納7月26日電 記者手記|佩列沙茨大橋——民生之橋、友誼之橋、合作之橋
新華社記者李學軍
由中國路橋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承建的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26日迎來通車三周年。作為中克共建“一帶一路”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佩列沙茨大橋通車三年來,有力推動當地旅游、交通、物流等行業發展,給當地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好處,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民生之橋、友誼之橋、合作之橋。
佩列沙茨大橋是一座長2440米、寬22.5米的公路斜拉橋,它橫跨克羅地亞南部亞得里亞海的小斯通灣,連接該國大陸與佩列沙茨半島。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佩列沙茨大橋是克羅地亞民眾心中近十年來當地最佳基建項目之一。
在大橋附近采訪時,記者遇到了多年來一直以向游客出租公寓為主業的居民伊萬娜·德拉戈布拉托維奇。提起大橋為所在地科馬爾納及周邊居民帶來的好處,她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德拉戈布拉托維奇告訴記者,在大橋建成之前,科馬爾納地區一到冬天人煙稀少,冷冷清清,不要說游客,就連居民都很少,都到大城市過冬去了。但自從佩列沙茨大橋建成以來,由于交通更加便利,即使在冬天,這里的游客也絡繹不絕。“得益于大橋,我現在可以全年做生意了。”她笑著說。
當地一家酒店的經營者安東尼奧·米庫利奇深有同感:“現在這里的酒店和餐館基本上都是全年營業。”米庫利奇還告訴記者,佩列沙茨大橋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個地標性建筑,他酒店的不少住客都是沖著這座大橋而來。
來自杜布羅夫尼克的酒莊老板安德羅·茨爾維克也是大橋的受益者。茨爾維克告訴記者,在大橋建成之前,酒莊的酒要運往克羅地亞各地必須繞道波黑的“內烏姆走廊”,且需要辦理繁瑣的出入境手續。大橋建成后,運輸時間大幅縮減。“便利的交通意味著更快捷的業務流程和更好的收益,酒莊的銷售額已因此增長三成以上。”他說。
負責管轄佩列沙茨大橋的斯通市市長韋德蘭·安圖尼察對記者表示,佩列沙茨大橋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現在大橋周邊乃至斯通地區的酒店和餐廳預訂量明顯增加。為此,斯通最近還新開了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為游客提供服務。“三年來,這座大橋為我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他感慨道。
盡管大橋通車已有三年,但是當地居民對吃苦耐勞的中國建設者的工作狀態依然記憶猶新。曾在大橋項目工作的當地居民安娜·武利奇說,中國建設者們當時實行“三班倒”,全天候施工,從而確保大橋順利完工。中國同事的工作精神令人欽佩。
德拉戈布拉托維奇也告訴記者,中企在當地口碑良好,當地居民見到中國建設者都會豎大拇指,并能用簡單的中文說“你好”和“謝謝”。
佩列沙茨大橋也是一座“合作之橋”。大橋項目曾雇用250余名當地員工,先后有歐盟18家設計咨詢公司、45家施工企業及112家來自克羅地亞、德國、波蘭等國的全球設備、材料供應商參與其中,真正做到了合作、互利、共贏。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佩列沙茨大橋是克中兩國合作的典范。
來自杜布羅夫尼克的建筑師布蘭科·洛希奇告訴記者,克中兩國在佩列沙茨大橋項目上進行了出色合作,“我希望中企和中國建設者能在克羅地亞承接更多這樣的大型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