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今年的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強調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尊師重教,“鋪路石”“引路人”“大先生”……這是他對好老師的定義,更是對培養造就一流教師的希冀。
尊師敬教,師恩難忘
1999年,習近平給他的初中語文老師陳秋影的回信中這樣寫到,“尊師敬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如毛主席對徐特立老人所說的那樣:您過去是我的老師,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還是我的老師。老師的恩情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習近平從自身做起,樹立了尊師愛師的典范。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與教師代表等座談時,專門請來了陳秋影老師。習近平對她說,“我還記得讀初中一年級時,您教我們語文,把課文解釋得非常好。”
對自己的老師滿懷感激,除了在那段師生情之中,更在對知識的探求過程里。2014年9月9日,習近平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回憶,“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不忘老師,不忘母校。2016年9月9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師生,他動情地說,“母校給予我很多知識熏陶和精神滋養,我懷念那一段難忘的歲月,也銘記著老師們的教誨,希望母校越來越好。”
好老師是“鋪路石”“引路人”“大先生”
什么是好老師?習近平認為,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他在不同場合勉勵教師,甘當“鋪路石”,做學生的“引路人”,要做“四有”好老師,要做“大先生”。
2014年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同年的9月9日,習近平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對做好老師提出四點要求: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在學生眼里,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就強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為優秀教師衷心點贊
習近平提出,好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對有突出貢獻的老師,習近平都格外關注,并號召全社會學習他們教書育人扎根一線、傳承文明無私奉獻的精神。
2014年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期間,專程與哲學家湯一介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湯一介晚年扛起編纂《儒藏》的重任,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讓習近平深受感動,“傳承中華文明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業,湯老做了一件非常大貢獻的事情。”
作者:王先進 曲源 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