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余湛奕)作為國內首個集“知識產權+”、“學者+”、“學術機構+”、“版權保護+”等于一體的綜合智能服務平臺,新華網“學術中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28日宣告啟動上線。
當天上午,“學術中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上線暨合作伙伴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辦。
據介紹,該平臺將通過建立一套合法合規的知識產權服務生態體系,聚焦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推動學術與知識產權領域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學術中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28日正式宣告啟動上線。 主辦方供圖活動現場,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國家版權局原副局長閻曉宏表示,享有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著作權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發展迅速,而且在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書記、主任李萍指出,只有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確保創新成果不被侵權,從而鼓勵更多的創新活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創新中的競爭力,還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紐帶與橋梁。”新華網黨委常委、董事、副總裁劉加文說,“學術中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將持續助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的活力。
知識產權出版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李程表示,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數字資產,保護好學術成果的知識產權特別關鍵。將原創成果作為證據固化保全,形成嚴謹的證據鏈,為原創者提供維權時作為司法采信的電子證據,可以快速地對創作者的版權進行確權和證據固化,體現了平臺服務的及時性和便捷性。
“學術中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首席架構師歐崢介紹,平臺為學術用戶提供高效、智能、安全的AI學術助手,幫助用戶解決各種學術問題,加速學術和科研進程。同時,平臺還將通過學術中國原創助手為原創作者提供系列服務,包括文獻查重、文獻檢測、文獻校對、文獻研究、AI學術分析、原創授權、原創運營等,不斷為原創作者提供服務和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