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6月28日電 (梁欽卿)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課題。重慶市28日舉行“民生為大”基層書記話基層治理媒體見面會,5名基層書記就如何賦能超大城市治理等話題進行交流討論,展示基層治理成效。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是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應有之義。
在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當地按照“留、改、拆、增”推進社區更新改造,全面解決社區房屋老舊、交通擁堵、停車匱乏、歸家不便、配套缺失等痛點問題,讓社區成為居民放心、安心的港灣。
“城市更新實際上是內外兼修的過程?!泵裰鞔迳鐓^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伍成莉認為,隨著社區風貌提檔升級,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改變,治理方式自然要與時俱進?;鶎又卫韯撔?,一定是結合社區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人員構成等因素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出臺相應治理舉措,最終的落腳點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社區是基層基礎,“小社區”關聯著“大民生”。
渝中區上清寺街道是紅巖精神重要發源地,轄區內有周公館、桂園等文化遺存,屬于典型的老城區。該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沁介紹,上清寺街道發動規劃師、設計師、建筑師,組建“智囊團”,挖掘城市“灰空間”,建設橋下停車場、崖邊游樂園、樓下的口袋公園等“金邊銀角”,營造推門就見美好的生活場景。
南川區的灌壩社區位于老城區和農村接合部,社區治理難度大?!皠偟焦鄩紊鐓^時,辦公室總是擠滿反映各種問題的居民?!惫鄩紊鐓^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勇說,社區把居民困難訴求按“大事、小事、私事”分類處理:政府公共服務之類的“大事”由部門合力解決,樓道衛生等“小事”由社區骨干共商共解,贍養老人等“私事”由鄰里互幫互助解決。通過這一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基層精細化治理水平。
“昔日的窮山村如何求變?只有改革才是真出路?!笔h中益鄉華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祥生介紹,該村曾是武陵山片區典型的貧困村,如今通過組建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已發展特色產業經濟作物1400余畝、養殖中蜂1496群,村集體經濟收入五年累計達3000多萬元,開發的“黃精面條”遠銷13個國家和地區。“如今的華溪村,幸福生活更托底了?!蓖跸樯f。
對于基層治理經驗,奉節縣夔門街道黨工委書記彭燏也認為,要嚴密組織體系理順“穿線頭”,堅持問題導向找準“落針點”,依托優勢資源用活“穿針法”,緊盯民眾“急難愁盼”,以一針一線的“繡花功夫”,繡出基層治理的美麗畫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