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營造良好行業生態,7月15日,《上海市關于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發布,明確九條扶持政策,涉及資金激勵、人才政策、場景建設、出海扶持等方面。
《若干舉措》千余字,干貨連連:優秀公共服務平臺、孵化器、產業園區,每年提供最高1000萬元獎勵;講好上海故事、中國故事的,單項最高10萬元獎勵;對開展人工智能(AI)等賦能創作相關應用場景建設的,最高支持30%資金;為創作者和產業鏈企業設立貸款綠色通道,提供優惠擔保,給予銀行貸款貼息……
上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內容創作行業發展迅速,上海始終歡迎并竭誠助力相關企業和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在這座城市施展才華、成就夢想。希望通過更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生態,提升產業能級,進一步繁榮發展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更好弘揚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
設立創作集聚區
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是九條舉措的第一條。
《若干舉措》提出,支持黃浦區、楊浦區建設在全球范圍具有影響力、引領力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對集聚區內成效顯著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全市范圍內表現突出的孵化器、產業園區,市級層面按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要求,每年提供最高1000萬元獎勵。同時,依托平臺企業、行業協會,在集聚區內舉辦全球創作者大會、創新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打造行業高端交流交易平臺,單個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總投資30%的比例,市級層面最高給予200萬元資金支持。
上海16個區,為何黃浦、楊浦入選?
看兩組數據:黃浦區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00家,新引進科創民營企業480家,文化、體育、娛樂和科研技術服務行業就業人數增長明顯;楊浦區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800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占上海市近1/5。
依托黃浦和楊浦打造集聚區,意在匹配兩區現有核心產業和頭部平臺的綜合優勢,為政策落地和集聚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奠定基礎。
誕生于2013年的小紅書是扎根黃浦的“鏈主型”互聯網內容創作企業,吸引了大量的優質互聯網內容創作者集聚。“從外灘南京路到豫園老城廂、新天地,黃浦整個城區是內容創作取之不盡的富礦。”黃浦區發展改革委主任姚恒衡介紹,黃浦區將發揮小紅書總部效應以及金融科技產業優勢,利用中央科創區、外灘第二立面等空間資源,重點吸引金融、科技、時尚類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主體入駐。
嗶哩嗶哩(B站)總部位于楊浦,200萬粉絲以上的內容創作者來自上海的比例超過30%。B站相關負責人說,九條舉措為營造更好的創作生態注入了動力。
同時,《若干舉措》鼓勵上海各區結合實際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產業鏈優勢環節,優化全市產業布局。
打出政策組合拳
《若干舉措》的受益對象是誰?
上海敞開懷抱。無論UP主、博主、簽約創作者,還是創業團隊(工作室)、網絡信息內容多渠道分發服務機構(MCN機構)簽約達人……只要創作積極傳播正能量、社會認同度高、影響力大的優質內容,都能成為政策的受益者。
《若干舉措》注重激勵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設立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主體合法權益保護快速通道,保障優質內容創作合規健康持續發展。對講好上海故事、中國故事且有較大影響力的,單項內容市級層面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并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及市級榮譽。科技賦能創作方面,對開展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相關應用場景建設的主體,給予最高可達總投資30%的資金支持。
“這些舉措是對優質內容創作實實在在的激勵。”在全網擁有35萬粉絲的旅行博主“行者小墨墨”王墨緣說。
對各類創作主體和相關企業所關心的職稱、落戶、安居和配套服務等痛點難點問題,《若干舉措》均有所涉及和回應。
此前有創作者反映,職業發展通道較窄、榮譽感獲得感較低是痛點問題之一。《若干舉措》打通職業發展路徑,包括支持平臺企業備案成為職業技能評價機構,將優質內容創作者納入人才計劃、獎項評選和職稱評審范圍等,讓創作者有更清晰的職業發展通道。同時,在落戶政策等方面對優質內容創作者傾斜。
注重政策銜接。重點聚焦人才政策等市級事權和有資源優勢的事項,與側重具體服務企業的區級政策適度區分、相互協同,著力發揮“1+1>2”的政策效果。比如,在人才政策方面,《若干舉措》解決了區級無相關事權的問題;在獎補政策方面,市級政策與區級政策疊加,進一步提升支持力度和相關主體獲得感。
“九條舉措著眼于互聯網優質內容健康文化生態的構建,不是單一或者單向的政策支持,而是考慮到了優質內容生產的各個要素和維度,充分顯示了政策的系統性整體性集成性。”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鄭崇選表示。
搭建產業生態圈
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同樣需要熱帶雨林般生態的營造。《若干舉措》既著眼當下解決急難愁盼,也立足長遠針對空間載體、行業活動、金融資本等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投放要素,目的是搭建健全完善的產業生態圈。
為解決創作者及小微企業的資金問題,上海推進設立專項基金,打通銀行貸款綠色通道,并對銀行貸款給予不超過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50%的貼息支持。同時,為降低創作啟動成本,支持集聚區提供共享空間、直播間等共享設施,提供工商登記、財稅咨詢、政策申報、版權確權等一站式服務,并為優質內容創作人才優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戶等便利。
鼓勵創作者積極產出高質量內容,也努力為創作者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實景素材和拍攝創作空間。向創作者開放更多公共資源與創作場景,推動上海市地標景區、文博場館、重大節展賽會等向創作者開放,提供創作便利;支持國有企業、主流媒體與創作者開展業務合作。
同時,鼓勵優質內容出海,支持在海外打造中國文化IP。鼓勵平臺企業、MCN機構簽約境外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對外籍創作者在簽證辦理等方面給予便利。對在海外產生較大影響力的優質內容,給予創作資源、傳播渠道和服務保障等支持。
這些舉措受到創作者群體歡迎。“我對金融、出海等支持舉措充滿期待。”上海斛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忽左忽右》播客主播程衍樑說。
“優質內容是構成城市軟實力、產業活力的重要部分。”互聯網內容創作者王海濱認為,九條舉措推出的背后,是上海正在啟動一套面向“十五五”、以內容為核心的城市敘事生產機制。
鄭崇選認為,《若干舉措》為上海網絡文化高地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活躍澎湃的文化創造將助力人民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提升。
上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不斷提升政策的操作性、精準性,讓相關的企業和創作者有更多獲得感,“我們的愿景,就是讓上海成為互聯網優質內容的‘夢工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