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行攝
"> 樊慶華(左一)和同行旅客品茶。
張博行攝
曹文福攝
"> 旅客在崆峒山景區(qū)合影留念。
曹文福攝
曹文福攝
"> 旅客在列車的功能車廂里唱歌。
曹文福攝
“第一次坐火車遇到這么多同齡人!”在蘭州站候車,樊慶華左看右看,跟身旁的兩位姐妹發(fā)出感慨。樊慶華是甘肅蘭州人,今年60歲,退休前是一名國企職工。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她和姐妹相約,選擇Y692次“環(huán)西部火車游·崆峒號”銀發(fā)旅游列車。列車由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蘭州局”)和甘肅省平涼市組織。跟隨列車,近200名老年人前往崆峒山等景區(qū),開啟“養(yǎng)生之旅”。
2018年起,國鐵蘭州局開始和甘肅多個市州、企業(yè)合作,共同建設“環(huán)西部火車游”品牌。通過“鐵路+旅游”新模式,深化實施客運供給側改革,國鐵蘭州局先后推出經典絲路線、甘青大環(huán)線、“崆峒號”、“隴東過大年”、“粵港澳”、“魅力東北”等不同線路等銀發(fā)旅游列車線路,打造“慢游康養(yǎng)”“夕陽紅專列”等產品,更好滿足銀發(fā)群體旅游服務需求。
慢旅深游,全程定制——
“以老年人需求為中心,規(guī)劃線路行程”
除了發(fā)現周邊都是同齡人,候車時,樊慶華還感受到了很多不同。在統(tǒng)一組織下,大家進站時就有綠色通道,候車時有專屬區(qū)域。同時,全列旅客有專屬的標識牌,省下了檢票、驗票的時間,登車更加順暢。站臺上,雷杰早早等候在這里。作為國鐵蘭州局專門配備的旅游管家,從2019年入職起,雷杰就一直在銀發(fā)旅游列車上提供服務。“雖然現在才和叔叔阿姨們見面,但我們的服務早已開始。”雷杰一邊幫樊慶華搬行李,一邊介紹,“以老年人需求為中心,規(guī)劃線路行程。”
以“環(huán)西部火車游·崆峒號”銀發(fā)旅游列車為例,這趟列車已連續(xù)發(fā)車4年。崆峒山是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近年來,崆峒武術養(yǎng)生拳、崆峒山問道養(yǎng)生的歷史故事受到廣泛關注。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國鐵蘭州局確定了崆峒山、崆峒古鎮(zhèn)、平涼市博物館、涇川王母宮等景點,以此制定出“環(huán)西部火車游·崆峒號”的基本線路。
國鐵蘭州局和位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等地市合作,推出“環(huán)西部火車游·經典絲路線”列車,更好地游覽西北風貌。“不同線路吸引著不同群體,參與本次兩天三晚‘崆峒號’旅行的游客大多來自甘肅、青海,而參加經典絲路線的游客則更多來自東部、中部省份,大家來領略別樣的西北風光。”雷杰表示。
為了讓大家休息好,“晝游夜行”成了銀發(fā)旅游列車規(guī)劃的基本原則。旅客們入住全列軟臥車廂,在第一天傍晚或晚上上車,第二天、第三天的白天都在景區(qū)游玩,第三天晚上再回到車上。國鐵蘭州局還適當加長了每個景區(qū)的停留時間,讓老年游客感受節(jié)奏舒緩的慢旅深游。線路規(guī)劃也具有靈活性,在本次列車上,除了十幾位工作人員、一些家長及其帶領的孩子,其他旅客全部都是60歲以上老年人,都經歷了共和國逐漸富強的歷程。組客時,他們向報名的旅行社和國鐵蘭州局提出,想去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老區(qū)參觀。
了解需求后,國鐵蘭州局立即調研,制定參考方案,在聽取老年游客的意見后,行程更新——到達平涼后,大家專門拿出半天時間,前往鄰近的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隆德縣,在這里的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qū)參觀學習,重溫紅色故事。
適老體驗,活動豐富——
“硬件軟件都跟上,車上旅途也能玩”
“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紅艷艷……”剛剛收拾完東西,樊慶華就聽到車廂遠處傳來歌聲。循聲走去,穿過兩節(jié)車廂,她看到幾十名游客自發(fā)組成了臨時合唱團,話筒、音響、點歌臺一應俱全。十幾張桌子中間,一些游客演奏起手風琴、薩克斯和長號,站著的幾名老年人手持話筒、唱得起勁兒。在“環(huán)西部火車游·崆峒號”上,中間的兩節(jié)車廂被改造成了功能車廂,有卡拉OK設施,還有茶吧、水吧、書吧、棋牌桌等,可折疊桌板、座椅等也更大、更寬敞。
除了硬件設施,車上的文化氛圍也很濃厚。車頂,甘肅傳統(tǒng)的飛天造型、蓮花藻井等圖案靈動飄逸;車體,每一節(jié)臥鋪車廂都有對應主題,涵蓋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特色美食等平涼人文元素。再加上隨處可見的風景掛畫、旅行手冊、文化書籍,樊慶華非常驚喜:“人還沒到崆峒山,先在火車上做了個攻略。”
“我們也會提前準備游戲來活躍氣氛。”雷杰介紹完,就和列車上其他兩位旅游管家一道,來到游客中間,一起玩起了你畫我猜、腦筋急轉彎、夾乒乓球、猜字謎等游戲。
列車的更多細節(jié)設計和安排也體現著適老化。地毯上有沒有雜物、可移動的物體是否放穩(wěn)、衛(wèi)生間地上有沒有積水……老人們休息后,列車員和旅游管家開始檢查設施。這是列車員張艷第二次執(zhí)行銀發(fā)旅游列車的任務,此前,她已經在普通列車上工作了近10年。“相比之下,這趟車還有很多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張艷說,因為旅行時間長,有的老人上車換上了拖鞋。為了防滑,國鐵蘭州局將全列都鋪上了地毯,并且24小時不強制斷電熄燈,對于衛(wèi)生間等打滑風險較高的地方,張艷和同事們也增加了巡查頻次。
不僅巡查更多了,針對老年人特點,乘務員和乘警還提高了安全教育、防電詐宣傳等頻率。遇到特殊情況,還會開展一對一幫助服務。列車隨車配備保健醫(yī)生,并為老年游客開展免費巡診,提前準備好老年人常用藥品。老花鏡、針線、防暑降溫藥……清點完便民箱物品,記錄下補充需求,雷杰才放下心:“硬件軟件都跟上,車上旅途也能玩,每個細節(jié)都很重要。”
資源整合,做優(yōu)產品——
“下車不發(fā)愁,到哪兒都踏實”
車上溫馨舒適,下車后的旅行順暢嗎?強制購物、隨意漲價、胡亂收費、一票難求、吃住條件差……對于退休多年的樊慶華而言,互聯(lián)網上的“旅游刺客”著實令她擔憂。“年紀大了,很難有太多精力維權,就希望能安全、舒心地旅個游。”樊慶華直言。
一下車,看到雷杰,樊慶華的心就踏實了一大半:“小雷,你會跟著我們嗎?”“阿姨放心,所有旅游管家都會全程陪同大家。”雷杰清點著人數。平涼本地的地接導游也早早等在了出站口。出站后,按照前期分組,每一隊老年游客都有導游和服務人員。“大家的胸卡就是票,一票在手,全程無憂,門票、交通、旅拍、講解、食宿都安排得妥妥當當。”雷杰說。
項目很多,價錢如何?會不會有隱藏的“坑”?在這趟銀發(fā)旅游列車上,每名老年人團費不超過1000元。在兩個白天的行程中,全體游客沒進一個購物店,入住的是平涼當地知名的花園式酒店。“下車不發(fā)愁,到哪兒都踏實。”樊慶華感慨。
老年人得實惠,組織方如何盈利?靠資源整合。近年來,國鐵蘭州局持續(xù)優(yōu)化銀發(fā)旅游列車項目產品,整合形成“列車+旅游團+景區(qū)+酒店+民俗文化+特產”的高性價比旅游產品模式。“每新增一個點,我們都要先去‘踩線’,把一路上的吃穿住行都對接好,安全靠譜最重要。”雷杰介紹,大到酒店、景區(qū),小到綠色通道、接駁車,他們都精挑細選,并和多個部門、企業(yè)建立合作關系,渠道通暢穩(wěn)定,降本空間更大,最終惠及每位游客。
返程時,樊慶華仍然很激動。她拿起手機,給火車上擺放的崆峒花饃拍起了照片。花饃上,壽桃、蘭花、絲帶等造型精致。截至目前,國鐵蘭州局已開行“環(huán)西部火車游·崆峒號”46趟,共計開行銀發(fā)旅游列車線路236趟,最遠抵達大灣區(qū)、海南等地,累計服務游客超過8.6萬人次。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4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