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
商南縣成立了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領導小組,明確29名縣級領導包聯45個“千萬工程”示范村,列支財政資金3600萬元,支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補短、公共服務提升等項目建設。立足村莊建筑風格、鄉土風情等實際,將村莊劃分確定為生態康養型、農旅融合型、民族風情型、文化傳承型、傳統原鄉型5種類型。力爭5年內建成“千萬工程”省級示范村、市級提升村、縣級重點村45個,通過迭代、升級示范引領的方式,帶動全縣128個村(社區)整體提檔升級。
商南縣聚焦補鏈、延鏈、強鏈,壯大鄉村產業。大力發展“茶菌果藥畜漁”六條產業鏈,在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建設等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獎補支持,做強特色產業。累計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5個、市級20個、縣級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1家、省級9家、市級16家,2個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通過省級驗收。爭取5000萬元彩票公益金項目,打造秦嶺茶鄉旅游康養度假區,認證“商南茶”等3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三文魚等12個國家名特優新產品、秦嶺恒基木耳等7個綠色食品。全縣119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集體產業131個,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784.99萬元,村集體經濟20萬—50萬元的村40個、50萬元以上的村12個。
商南縣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推進鄉村建設。新建農村供水工程15處,全縣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97.92%;實施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62戶、現代宜居農房改造420戶;全縣行政村公路通達率100%,新建農村基站190個,物流快遞實現“鎮鎮到”、光纖網絡實現“全覆蓋”。全縣大病患者救治率100%,慢性病簽約服務率100%,128個村(社區)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全面落實各類教育資助政策,連續5年獲得全國“陽光校餐示范縣”稱號;10個鎮(街道)建成日間照料中心、121個村(社區)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衛生廁所普及率83.4%,行政村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6%。
商南縣堅持“三治融合”,優化鄉村治理。選聘片長1267名,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和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在全市率先掛牌成立縣鎮村三級綜治中心,縣、鎮(街道)、村(社區)、組、片長五級網絡治理體系構建完成。常態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抖音小視頻等平臺,對非法傳銷、養老詐騙等群眾關注的法律問題進行宣講。在全縣各村(社區)建立“道德銀行”,將群眾的善行義舉存儲道德幣、兌換商品,激勵群眾“做好事、存美德、得實惠”,積極培育文明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