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殘聯聚焦殘疾人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創新服務載體、強化權益保障、拓寬就業渠道、豐富文體生活等舉措,全方位提升殘疾人服務質效。
商南縣以黨建為引領,建成10個村級助殘服務驛站,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效能。在資金監管與福利落實上精準發力,開展助殘資金項目“回頭看”,追繳違規發放資金2280元;動態調整“兩項補貼”,為7800余名殘疾人精準發放補貼600余萬元;推行燃油補貼“免申即享”,為112名殘疾人發放補貼2.9萬元。同時,探索“商業保險+臨時救助”補充機制,為1671名精神、智力、多重殘疾人購買意外保險,為10名大病殘疾人發放臨時救助6.4萬元,全方位織密殘疾人保障網絡。
圍繞“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商南縣構建多元化康復服務體系。創新“集中托養+多元療愈”模式,引入專業醫療、康復團隊,以“醫養為主,工療、農療、娛療為輔”集中托養智力、精神殘疾人184人,兌付補助110.4萬元,實現“托養一人,解放一家,穩定一方”的社會效益。建立“篩查—康復—轉介”閉環機制,委托第三方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掌握持證殘疾人身體狀況;為45名殘疾兒童提供上門康復服務,轉介30名殘疾兒童接受搶救性治療;精準適配輔助器具,為150余名殘疾人配發輪椅、拐杖等,為10名截肢者定制假肢,助力殘疾人融入社會。
商南縣以“精準化”服務破解殘疾人生活難題。按“一戶一策”為151戶殘疾人制定無障礙改造方案,解決出行難、如廁難、洗浴難問題;優化辦證服務,通過“集中評殘+開門接評+上門服務”模式,累計換發、新辦殘疾人證394份,為12名重度肢體殘疾人上門辦證。同時,建立三類監測殘疾人家庭跟蹤訪視機制,慰問救助困難殘疾人382人、發放資金19.1萬元,有效防范困難殘疾人返貧風險。
商南縣多維度搭建殘疾人就業創業平臺,開展中藥材種植、中式烹飪等技能培訓5期,惠及191人;舉辦線下招聘會2場,推動113名殘疾人按比例就業;依托茶葉基地、社區工廠等設立黨建助殘紅色驛站,通過“百廠百人”“百村百名保潔員”等項目帶動145人就業;扶持自主創業,建設助殘基地與輔助性就業機構,累計幫助42名殘疾人實現就業,以就業增收增強殘疾人融入社會的信心。
商南縣以文體活動為載體,豐富殘疾人精神世界。借“全國助殘日”開展政策宣講、愛心捐贈、文藝演出等活動,發放慰問金1.5萬元、輔具20件,惠及68名困難殘疾人;建成殘疾人閱覽室、體育健身示范點各1個,選送3名選手參加全市殘疾人象棋賽、1人參與全市藝術會演,生動展現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