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 題:世界需要遠見與雄心 75歲的聯合國“正當時”
中新社記者 刁海洋
75年前,飽嘗戰禍的世界各國人民為了實現永久和平而發起成立聯合國,人類社會發展就此開啟新篇章;75年間,聯合國歷經風雨,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始終發揮不可或缺作用;75年后,聯合國仍努力探尋如何捍衛多邊主義,迎接新的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這一進程加速演進。全世界就此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有的國家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積極防控本國疫情,懷著“人溺己溺”之心向他國伸出援手,通過國際合作共渡難關;有的國家則百般推卸責任,“甩鍋”不止,“退群”不停,事事本國優先,置他人安危于不顧。
與此同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呈現抬頭之勢,各國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長期存在,各種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一些局部沖突持續攪動國際局勢穩定……聯合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不知從何時起,輿論場上開始出現這樣一種論調:聯合國的地位下降了、已經“過時”了。甚至有人對聯合國未來能否繼續發揮作用產生了疑問。
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
從地位上看,聯合國自成立以來始終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組織。在聯合國的努力下,不少局部沖突得到控制,一些問題得以解決,世界總體保持75年的和平與穩定。
從使命上看,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任重道遠,聯合國的使命尚未完成。一方面多邊主義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普遍共識,但另一方面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不斷沖擊現有國際秩序,聯合國成為避免世界走向分裂與戰爭的重要機制性保障。
從時空環境上看,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迫切需要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等發揮關鍵領導作用,推進國際聯防聯控,促成各國合力阻擊疫情。特別是對一些發展中國家而言,聯合國的援助與支持至關重要。
由此可見,75歲的聯合國不僅“未過時”,并且“正當時”;75歲的聯合國不應被削弱取代,而應進一步升級強化。日前通過的《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強調,“沒有任何其他全球性組織擁有聯合國的合法性、號召力和制定規范的影響力”。
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說,“經歷一次又一次考驗,聯合國仍然充滿生機,寄托著70多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走過75年風雨的聯合國如何永葆生機、如何在“后疫情時代”持續發揮作用?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上,中國領導人在重要歷史關頭為聯合國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并宣布將以實際行動支持聯合國。
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發表講話時,習近平提出四點建議,強調聯合國應主持公道、厲行法治、促進合作、聚焦行動;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時,習近平宣布,中國將以多項重大舉措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新助力。
兩次講話彰顯出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核心作用的堅定立場,也說出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心聲——多邊主義已成時代必需品。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已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世界需要遠見與雄心,需要聯合國更好地發揮效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聯合國,有了新目標和新方向。下一個75年,各國應繼續攜手共進,共同推動聯合國向前發展,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