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蘋果園里,枝頭幼果青翠欲滴。農戶阿依吐蘭汗·吾加比力忙著修剪枝條,眼神中充滿對豐收的期盼。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五團,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沙窩窩里長出“金蘋果”,經歷了從決策到實踐的重重考驗。
曾經,這里的農業發展面臨困境:來自沙漠的熱浪卷著鹽堿顆粒侵蝕土地,年均不足50毫米的降水量讓河床常年龜裂,傳統農作物在這里總是矮半截。
“但是我們也看到,這邊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種果子的話,糖分會高。”二二五團黨委副書記、團長劉曉勤說,2020年團場舉行了產業研討會,在綜合分析水文數據、氣候模型和市場需求后,決定發展蘋果產業,并引進高標準矮砧密植蘋果示范園項目。
為了讓更多職工群眾加入,團干部帶著農科院專家挨家挨戶巡講。當阿依吐蘭汗看到宣傳冊上的矮化果樹時,不禁皺起眉頭:“這果樹長得不高啊,能結出好果子嗎?”
專家耐心解釋:“這是用矮化砧木嫁接的蘋果。一畝地,能比傳統果園多種140多株果樹,還能機械化作業,節省60%的人工成本。”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阿依吐蘭汗一家在11畝地里種上了蘋果。“啥時候施肥、打什么藥、怎么拉枝修剪,都有技術員教。”阿依吐蘭汗回憶,自己學得格外認真,一有空就參加培訓,勤學勤記,不懂就問。
如今,阿依吐蘭汗的蘋果園里“現代范兒”十足:黑色滴灌帶,如毛細血管般鋪展,間隔均勻的出水孔精準潤澤樹根;水肥一體化系統,按土壤墑情自動配比氮磷鉀;還有無人機每月巡田,生成生長報告,石河子大學的專家可據此遠程指導拉枝角度。
去年,果園首迎豐收。“畝產差不多兩噸!”阿依吐蘭汗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約5.5萬元的純收入,讓家里得以添置一輛小汽車。今年,團里還要投用冷鏈物流中心,蘋果從地頭到烏魯木齊的市場只需1天左右,售價還能提上去些。
據了解,借助北京援疆資金,二二五團已建成7240畝高標準矮砧密植蘋果示范園,豐產期畝產值可達2萬元。“除了種蘋果,我們還種葡萄、桃、西梅和羊脂籽米。”劉曉勤介紹,團場特色林果面積從2018年的8300畝增加到了目前的2.76萬畝。
種得好,還要賣得好。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關鍵。在二二五團區域公用品牌運營中心,以地名為品牌的“拉依蘇”蘋果、“拉依蘇”羊脂籽米等幾十種商品整齊陳列。劉曉勤點開訂單后臺,一筆發往黑龍江的訂單顯示出來,“沙窩窩里不光能長出果子,還能賣到全國,擺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