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王 君)近年來,丹鳳縣采取壓實網格責任、實施綠化項目、壯大林業產業、深化改革創新等舉措,推進生態版圖由淺綠向深綠邁進,為打造康養之都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
丹鳳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督促引導各級林長、護林員主動履職,建立“三單兩函”制度,常態化巡林、銷號式管理,將森林防火、破壞森林資源、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消除在萌芽狀態。強化資源管理,鞏固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先進縣成果,開展“清山”“清風”“綠盾”和林草綜合執法等專項行動,從嚴執行“快查快處”和“雙查”機制,堅持系統治山、條例護山、規劃管山、智慧控山,健全秦嶺常態化長效化保護體制機制,持續整治秦嶺“五亂”問題,扎實落實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和措施,重拳打擊涉林違法犯罪活動,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丹鳳積極推進國土增綠,新增營造林綠化11萬畝,栽植連翹、山茱萸、五味子、側柏各100萬株。積極爭取項目,高效實施1.59億元國土空間綠化示范項目和0.37億元森林質量提升項目,實施25公里防火路和防火瞭望塔項目。加快壯大林業產業,全縣實施核桃、板栗科管31萬畝,新發展中藥材2萬畝、天麻1萬畝、天麻菌種500萬袋,打造中藥材50畝以上示范點108個,山茱萸綜合科管5萬畝,發展林下種植0.4萬畝、林禽畜3.5萬只,推進薄殼山核桃試點,帶動核桃品質大幅度提升。圍繞新雨丹、永福工貿、核桃收購加工外貿完成3條供應鏈金融建設,建成科技小院和專家工作站7個,全力打造高效綠色產業供應鏈。
另外,丹鳳抓住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建設機遇,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擴大“碳匯庫”,提升“固碳力”,解鎖“碳交易”,在林權變股權、林票碳票研發、全周期森林經營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林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