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機制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廣泛開展宣傳引導,全面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商南縣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轉型,扎實推動新材料、清潔能源及康養旅游等重點產業集群發展。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全面推行綠色清潔生產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全面落實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三年行動,開展GDP、GEP雙考核,創新生態產品認定及VEP項目開發模式,探索開展能耗交易、林業碳匯、綠色金融等試點。加快建立生態產品調查監測、經營開發保護補償等制度機制,推進生態產品供需精準對接,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增值,努力形成更多商南方案。積極申報E0D項目,推動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融合互促,切實以生態“高顏值”催生經濟高價值。
商南縣聚焦農產品主產縣定位,持續做強傳統產業,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堅持做精一產、做強二產、三產融合發展,圍繞新農業、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四大產業鏈群”,加大龍頭企業引育力度,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推動“茶菌果藥畜菜漁”等特色產業向優勢區聚集。大力研發黃茶、工業茶、巖茶,開發茶飲品、茶食品、茶多酚等,延伸茶業鏈條,提升茶葉附加值。發展特色產業,支持試馬、清油河、過風樓等鎮村,計劃建設冷泉魚養殖基地,支持十里坪建設省級漁業強鎮,推進魚菜共生、魚制品精深加工,把冷泉魚做成全縣又一大主導產業、全省特色產業。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著力打造商南茶、冷泉魚、秦嶺山珍等區域品牌,計劃新培育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以上,全力爭取創成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持續放大特色產業品牌帶動效應,按照“以旅促農、農旅一體”的思路,打造了一批集休閑觀光、親子采摘、科普實踐于一體的富水萬畝獼猴桃基地、富水茶海公園、試馬北茶小鎮、城關秦嶺茶鄉等三產融合示范園區。積極發展“農業+旅游”“農業+康養”等新業態,依托茶產業,打造“生態茶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有力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為特色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將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思路,認真走生態價值轉換之路,全面優化以‘生態茶+文旅康養’為主導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打造茶康養產業園、茶旅融合園、智慧茶園和高山優質茶產區。通過‘茶產業鏈主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把群眾牢牢地鑲嵌在產業鏈上,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商南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