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李棟)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規范提升、轉型升級、富民增收、保障措施四個方面提出10項工作要求,指導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持續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我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4605萬畝,同比增長2.6%,生產約2300萬噸稻谷、443萬噸水產品,在穩糧、促漁、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并強調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看“糧袋子”,今年全國夏糧產量2994.8億斤;看“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當前,我國糧食保供基礎扎實,食物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品種日益豐富多樣,呈現良好態勢。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國之大者”。面對當下全球嚴峻復雜的糧食安全形勢,我國糧食生產仍處于“緊平衡”狀態,在拓展食物供給渠道、優質農產品的技術研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部分農產品進口依賴度等方面還存在問題,亟需堅持系統思維,科學把握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的實踐要求,多措并舉,加快推動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通知》指出,發展稻漁綜合種養要牢固樹立“以稻為主、稻漁互促、綠色發展”理念,堅決守住“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底線,更好發揮稻漁綜合種養在保障糧食安全和水產品穩定供給、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種養模式更加高效,種養生產更加綠色,質量安全更有保障,聯農帶農共富典型更多涌現。
《通知》要求,各地要規范和提升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推廣工作,落實《稻漁綜合種養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扛牢耕地保護責任,穩定水稻生產,統籌各類平臺資源,加強技術、品種、裝備、模式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深入挖掘稻漁綜合種養多功能性,推動全產業鏈集群發展,進一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形成聯農多受益多、聯農緊受益多、聯農穩受益多的導向。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產業布局,統籌用好糧食生產、漁業發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相關政策。同時,開展稻漁產業發展監測,及時防范產業發展風險,加強典型案例遴選推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