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漫川關鎮搶險救災工作紀實
山陽縣疾控中心防疫人員對漫川關鎮受災區域進行消殺
干群合力清掃漫川關古街
本報記者 肖 云
7月9日上午,山陽縣漫川關鎮因短時強降雨引發洪澇災害,造成全鎮9個村不同程度受災,鎮區約3平方公里進水、8條街道被淹,500家門店泡水,200多輛車輛受損,部分河堤摧毀、道路損毀、飲水管道及污水管網破壞,多個養殖場受災……
災難當前,山陽縣委、縣政府反應迅速。在洪災來臨前,果斷撤離危險區域群眾2006戶3561人,無一人傷亡;在災情發生后,立即組織干部群眾、號召社會力量開展救災工作,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
11日,記者趕到漫川關鎮受災現場。路面積水雖有退卻,但洪水的痕跡仍觸目驚心,街道滿是淤泥,路燈被沖得東倒西歪,植被七零八落倒伏在路邊,曾經繁華的街道黯然失色。讓人振奮的是,那一抹抹亮色:綠色迷彩服、橙色消防服、紅色志愿服……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在暴雨中逆行、在黑夜里堅守、在山洪中奮戰,凝聚起抗擊風雨的強大合力。
備戰汛期
漫川關四面環山,地勢低洼,位于金錢河與靳家河交匯處,境內還有兩條河溝:萬福溝與紙房溝,防汛形勢格外嚴峻。
8日晚上,風平浪靜。接到縣氣象部門的暴雨預警,包抓漫川關鎮的副縣長黃博心里不踏實,連夜趕到鎮上,召集鎮村干部開會研判,反復確認一旦發生汛情,風險點會是哪幾處?應如何撤離?分幾個批次?安置點在哪?能安置多少人?
村組干部逐個給網格員打電話,確保其電話暢通,做好隨時轉移群眾的準備。此時,萬福溝上游的萬福、板廟、南坡3個村,因處在風險點上,已將所有住戶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2024年夏天,商洛多地遭暴雨侵襲,讓人深刻感受到一種“在大災面前深深的無力感”,慘痛的教訓對干部群眾警示很大,在防汛期不敢有半點馬虎。
很多工作都在更早之前籌謀。今年以來,山陽縣多次召開防汛工作專題會,自下而上全面鋪開防汛演練,很好地檢驗了防汛搶險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戰性和可操作性。
在山陽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領導下,漫川關鎮提早形成應急預案,成立綜合協調、核災報災、災后自救、現場警戒、后勤保障、醫療保障、民政救助、宣傳輿論、信息上報、綜治維穩等10個工作小組,為備戰汛期,時刻準備著。
洪水肆虐
一夜無雨。9日清晨6時21分,大家注意到開始落雨點了,而后,雨越下越大,鎮上啟動防汛應急預案,組織干部深入各村組察看低洼地帶、地質災害隱患點、老舊房屋等重點區域人員撤離情況。車輛在雨幕中顛簸,黃博不停地接打電話,詢問周邊鎮(街道)雨勢如何,特別是延坪、天竺山等金錢河上游流域,這關系到漫川關主河道的漲落,以便隨時做好分批次撤離準備。
8時40分,在去往李家坪的路上,漫川關鎮黨委書記石國虎接到萬福村干部的電話:“不得了,萬福溝漲水了!水涌下來,街道馬上就要被淹了!”他們急忙調轉車頭就往鎮上趕。窗外,大雨滂沱,視線里白茫茫一片。
難以想象,平時水流很小的萬福溝這次卻洪水肆虐,山洪裹挾著黃泥從溝里奔涌而來,直灌進漫川關街道,很快,8條街道全被淹了。
暴風驟雨中,救援爭分奪秒。
撤離工作幾乎在同時進行,住在溝口的群眾被轉移到安置點上,其余群眾也撤到了二樓、三樓,“如果水再漲,我們還有下一步舉措,比如用橡皮筏進行全員撤離。”黃博親自坐鎮指揮,半個小時,撤離萬福溝沿線及街道商鋪1885戶3259人,所有群眾安全無虞。
其間,有一個小插曲,閆家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賢峰在背一位老人撤離時,劃傷了腳板,當時鮮血長流,大伙讓他歇一會,他卻淡然一笑,說:“我是黨員么,不怕。”只簡單包扎了一下,又投入到防汛一線。
10時許,街道成了一片汪洋,水漫過膝蓋,漫過腰部,漫過胸口,車輛橫七豎八漂浮在水面上。在此之前,一位群眾想去挪車,被黃博攔住了。
洪水灌進了沿街商戶和住戶家,根本來不及收拾,低處的貨品、物件泡在泥水里,順著水流漂向了街道。有商戶在抹眼淚,一旁的干部勸慰:“水火無情,只要人安全,咱以后還能掙回來!”
同心救災
洪水來得快,去得也快。隨著雨勢漸緩,積水層層消退,裸露出的淤泥足有二三尺厚,洪水掃蕩過的區域斷水、斷電,手機信號時有時無。
漫川關洪災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關注,也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山陽縣委書記謝曉軍、縣長李凌云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召開專題會議,全面安排查災救災工作。9日下午,副市長璩澤濤也前來察看災情。10日上午,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趙鵬等領導也趕到現場。
西十高鐵、陜電五局、消防救援、武警官兵、城管環衛、閆家店社區、古鎮社區、蓮花社區、李家坪社區……浩浩蕩蕩來了400多人,帶來了11臺裝載機、11臺污水車、8臺拉土機、500多個鐵锨。災區被劃分成8個片區,組建的8支突擊隊開展道路清淤、車輛清理、電力維修、隱患排查、防疫消殺、民政救助等工作。“每支隊伍都有一面紅旗,把旗扛下,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石國虎說。
武警官兵是受災后第一支進入漫川關的隊伍。現場指揮員王青森說,9日上午11時,他接到上級立即集結前往漫川關支援的命令。“我們中午12時左右趕到,街道水位還很高,大家手拉手蹚水進來。”掌握了基本災情后,他們先是在萬福溝口水毀路面附近拉上警戒線,再清除群眾家里和街面上的淤泥,3天共投入200多人。
從齊腰深的淤泥開始鏟起,不分晝夜地奮戰,讓很多隊員腳疼得走不動路,漫川關鎮人民武裝部部長張紅寶在清淤時不慎跌入1米深的下水道被擦傷,還有一名叫于江的民兵閃到了腰,腰上打著繃帶,還咬牙堅持在一線。
10日凌晨4時,縣城管局抽調30多人,帶著大型抽水泵,開著灑水車、吸污清洗車等趕赴漫川關。“作業的難點一是沒有施工圖,對地下排水管網分布不清楚,二是為了保護古街地面的花紋、地磚,只能動用小型鏟車,通過手工探摸井蓋,開展淤泥雜物清理和地下排水管網疏通。”縣城管局局長楊昌說,目前,他們已對全鎮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受損管網進行統計,并加急維修。
山陽縣疾控中心還派出防疫人員,聯合漫川關鎮衛生院成立消殺組,每天對過水區域和物資進行消毒,防止疫情發生。
各種救援車輛在泥濘中緩慢穿過,群眾將泡過水的家具、物品搬到門外清洗、晾曬,聽一家糧油店老板說,她家大部分糧油被水泡了,損失七八萬元,另一個家具店也被水淹了,損失三十多萬元。
在一家飾品店,某工程公司負責人耿栓正幫老板清理后院的積水,他的公司在這邊有業務往來,得知發生災情后,他9日晚上就來了,帶了48名員工、3輛清灑車、1輛工具車,先做街面的清淤與沖洗,再入戶幫群眾清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他只簡短地說了這么一句,便匆匆趕赴下一個現場。
在一家零食店,武漢小伙兒戴磊正在清理貨架。據了解,7月9日是他開業第一天,誰料竟遭了水災,還好他家店面地勢較高,又是背水面,僅底層貨物被泡,損失有一萬元。讓他過意不去的是,一位前來幫忙的朋友停放在店前的寶馬汽車被水沖走,至今還沒找到。仿佛自我安慰似的,他笑了一下,說:“只要人沒事就成!”看到干部們在街道辛苦清淤,他搬出10箱礦泉水給他們解渴。
有序恢復
這次洪災,讓石國虎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什么叫果斷撤離?
看人員撤得干不干凈,沒有商量的余地,是非撤不可,寧聽罵聲,不聽哭聲。要做到這一點,群眾配合很關鍵,應急演練也很必要。
什么叫領導?
領導不是高高在上,是災難當前臨危不懼,是扛起保護群眾的責任。形勢越嚴峻,越要發揮黨組織作用,越要調動黨員力量。
什么叫干部?
是群眾看到我們在干,也跟著我們一起干,干部和群眾,是切不斷的血肉聯系。
黃博講了這樣一個細節:在他們清理淤泥時,幾名過路群眾主動來幫忙,她們說:“我們鏟不動,還能幫著牽袋子嘛。”當時下著小雨,那一幕卻很溫馨,他深切感受到:只要有組織,群眾就會響應。
漫川關鎮副鎮長劉安維也有同樣的觸動,9日中午,一名群眾打電話反映,說水漫到楚街了,他帶著十幾人過去,看到82歲的楊修春老人不顧危險,在齊胸的積水中疏通下水管道,雖然這種行為并不提倡,但老人對家園的守護讓他感動。
雨停了,水退了,但災害的影響仍在延續。“除了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我們還要抓緊修復水毀路面,清理萬福溝河床堆積的泥沙,防范次生災害發生,為下一次汛期排除隱患。”石國虎說。
截至7月13日,漫川關鎮街面清淤工作基本結束,電力、通信恢復正常,鎮區飲水管網正在加緊搶修,車輛理賠、民政救助工作也在同步開展,群眾生產生活基本恢復。